大明要求織田信長簽署的條約,是非常苛刻的。
六項的每一項對倭國都是非常致命的,禁止海寇三章十七條無限宣戰權、大明水師的實際駐軍、貨物禁止清單、承認長崎總督府的合法性、割讓堺市、每年三十萬銀助軍旅之費,韃清看了這等條約,也要兩眼一黑!
但織田信長從追求天下人,到變成了安土幕府將軍,再到被刺殺人心啟疑、再到最近的大阪灣戰敗,讓織田信長沒有選擇,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生存,只有活下來才能談以后的事兒,這也是織田市對皇帝說:只有中原才要對歷史負責,織田信長根本就沒有這種概念。
中原頂層肉食者們要對歷史進程負責,這是中原典型的特色,因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豐富的物質,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文明,沒有成熟的文明,就不必對歷史進程負責,因為朝不保夕才是常態。
織田信長必須要想辦法生存下去,大明的條件再苛刻,那也要先答應下來,借助大明的影響力,完成自己的轉向,完成人心的凝聚,才能打仗,國失大信人心啟疑的時候,動武就等于把自己送上斷頭臺,戰敗會死、內訌會死、野心家行刺也會死。
織田信長別無選擇。
三娘子對這份鬧得沸沸揚揚的民間稱之為十七條的條約,非常清楚,因為大明邸報、民報以及諸多雜報都對條約的內容進行了登報公布,尤其是每一條,為何要這么做,都進行了極為詳細的解釋,比如駐軍是為了就地平倭,而不是等到倭患荼毒東南時候再去抗倭,比如助軍旅之費不會起運回京,而是留在長崎行都司,是為了犒賞遠行軍兵等等。
這份條約在制定之后,就做出了公開,并且將其中的每一條緣由都講的非常清楚。
三娘子心有余悸,皇帝這孩子小的時候,三娘子就覺得這孩子眥睚必報,現在真的是長見識了,簡直是鐵石心腸!三娘子很慶幸,北虜能夠和大明和解,真的是天幸!
朱翊鈞對草原的仁慈,其實也是基于現實考慮,畢竟都是一個鍋里吃飯的,朱棣這個馬上奪天下的皇帝,親自出入了草原五次,披堅執銳,最后也沒能永清大漠,僅僅二十四年后,瓦剌人就卷土重來,為了不重蹈覆轍,大明的重心還是在開海上,也只能如此。
倭人不同,倭人長得矮,一看就是非我族類必有異心。
朱翊鈞看著穿著儒袍的黎牙實走進了文華殿,黎牙實是東看看西瞧瞧,一副好奇的樣子,這是大明帝國的權力中心,黎牙實怎么能不好奇呢?萬歷維新的所有新政都出自這里。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圣安。”黎牙實五拜三叩首大聲的見禮。
朱翊鈞笑著說道:“平身,上次泰西的使者覲見,你不來,反倒是現在來湊熱鬧,這是何等的道理?”
“臣既是費利佩殿下的特使,也是大明的臣工,總得學會避嫌才是。”黎牙實站起身來,笑著解釋了下自己為何沒有跟著泰西的使者一同覲見,避嫌是必然的,黎牙實還要在大明生活。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了,他破了自己終身不婚侍奉神的諾言,回到泰西是要上火刑柱當成異端活活燒死的。
大明對異端真的是太客氣了,明明草原上的那些喇嘛廟已經被大明定性為了異端,居然還能還俗,大明皇帝真的是仁善之人,放泰西,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你這次覲見又沒有國書呈送,所為何事?消遣朕,這朕可是要發飆的!”朱翊鈞一挑眉樂呵呵的說道,浪費大明皇帝的時間,沒有黎牙實好果子吃!
黎牙實笑著說道:“臣還真的有本啟奏,臣觀大明統一寰宇,澤流區內,威制六合,不務廣地而地自廣,蓋秦皇所不能臣,漢武所不能服者,悉入版圖矣,此所謂遠邁漢唐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