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輔成在塞外見到了胡人生存是何其的艱難,胡人生存如此艱難,但開平衛地方,八成都是漢人,而非胡人。
這是讓林輔成無法理解的比例,這種比例,在綏遠也存在。
大明的百姓,為何寧愿忍受如此苦寒,甚至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要出塞去討生活?這引發了林輔成的思考。
在走訪之間,林輔成看到了宗教對人的異化,同樣看到了百姓們的顛沛流離。
在林輔成看來,大明失去的靈魂,叫以民為本。
在國初的時候,大明從胡元手中奪取了天下正朔,對下分配,是以軍屯衛所實現的,隨著軍屯衛所的敗壞,大明朝失去了對下分配的能力,而且自正統年間以來,朝堂上下,根本沒有任何想要恢復向下分配的打算。
林輔成認為,這就是大明現在一切問題的根源。
海瑞當應天巡撫的時候,給事中戴鳳翔,上奏彈劾海瑞的罪名是:庇護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
魚肉縉紳,可謂是天大的笑話,但朝廷還是給海瑞升官,逼他賦閑,也就是逼他致仕。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胡元滅亡的原因,是占據了多數的窮民苦力的選擇。
而大明是不是有一天會走到這種結局呢?
李贄在林輔成寫完后瘋狂的找補,什么大明失去的靈魂,正在被極圣人慢慢的找回,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可為堯、舜,可為禹、湯、文、武。
李贄是知道黃公子身份的,林輔成大膽到幾近于犯上作亂的發言,實在是讓李贄害怕到了極點,李贄的馬屁天花亂墜,就差說一句陛下就是萬古一帝王了。
但李贄還是贊同林輔成的發言,并且在文章上署名。
“陛下,這兩個狂夫,是殺還是不殺?”趙夢祐還在等皇帝的決斷。
“算了,讓他們繼續游學吧,至于這文章,交給萬太宰潤色一番,再登刊發文吧。”朱翊鈞做出了決定,留這兩個狂夫一命。
讓萬士和潤色,是李贄的馬屁過于生硬,也是為了讓文章不那么難看,但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不會變。
林輔成寫這么一篇文章,也是希望大明能找回失去的靈魂。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