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間的大海盜,徽王汪直,其實和現在的長崎總督府很像,汪直的老巢就在長崎外的平戶島之上,汪直控制了九州島部分疆域和海外三十六島,僭越國號為宋,自稱徽王,部署官屬。
“這取決于陛下的意志。”徐渭十分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汪直當時為了獲得大明的認可,那真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宛如貢君子對花魁那般獻上了一切,包括生命,就是為了獲得朝廷的認可,也不是汪直多么忠于大明、朝廷、皇帝,而是他的宋國,只能依靠大明才能維系生存。
倭國可是有兇狠的土著,倭寇可是自南宋末年以來,海上臭名昭著的海寇。
織田信長甚至不用聯合四方大名,他率眾進攻,就能消滅長崎總督府,可這樣做,就要應對大明的雷霆之怒了。
那是長崎總督府嗎?那是大明皇帝的臉!
黎牙實在大明生活了十二年了,他對大明太了解了,以致于拉丁文都用的不怎么流暢了,學外語主要是環境,沒有了語言環境,母語都會退化,這還是黎牙實長期從事通事翻譯泰西文書的情況下,黎牙實總結過大明在開海,也就是全球化進程中的最大的兩個缺點。
一個是高道德劣勢,在搶占殖民地時,高道德劣勢會讓擴張的步伐極為緩慢,馬尼拉本地土著能占10%的產業,實在是讓黎牙實看不懂,這是在搞海外殖民,還是在搞援建?
第二個就是好面子,大明實在是太好面子了,只要給了面子,甚至可以拋棄一些里子,這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
很顯然,織田信長對大明好面子這件事也是十分了解的,所以,堅決不打大明皇帝的臉,不讓友邦驚詫,就是織田信長對大明的主要戰略,只要給足了面子,大明就不會輕易露出獠牙。
當今的大明皇帝是一個很暴戾的人,這可能和童年成長經歷有關。
“陛下更加傾向于滅倭,而不是統治這里。”羅應和攤了攤手,陛下不在意倭人的死活,連呂宋的猴子都能獲得陛下的憐憫,比如呂宋有個老哈瑞的淘金者,陛下就對老哈瑞的經歷頗為同情,并且指示老哈瑞一定不要幫那個女婿,因為只要幫一點,就是仇。
但大明皇帝對倭人的態度,自始至終都是不在乎。
總督府議事很快就結束了,而孫家的老管家、大掌柜孫鴻鳴,開始了積極籌備倭國的商貿會,這一年一度的商貿會,能夠確定一年的生意,和春天播種一樣的重要。
這一次老孫家帶來了一種神奇的商品,磨牙石。
磨牙石分為三種,一種是天然磨牙石,是一種火山石,在死火山附近直接開采加工成需要的形狀,這種磨牙石的價格中等,缺點是磨牙的時候會有種火山灰的怪味兒。
第二種磨牙石是火山石粉碎后,加入白土、堿面等物進行漂洗后,燒斷而成,這種磨牙石相比較天然磨牙石價格要貴一倍有余,一塊就要一兩銀子,能用一年,而這種磨牙石,比天然磨牙石更加潔白,而且沒有怪味兒。
第三種則是石膏,不是火山石燒斷,而是普通石塊粉碎,這種價格最為便宜,但效果不好的同時,還很難用,會磨到口腔肉。
老孫家之所以開發出了這種奇怪的商品,完全是孫克弘掌管的畫舫生意,需要給船上伺候人的女子磨牙,之所以要磨牙,就是怕伺候客人的時候刮到了客人的要害處。
而第二種商品,則是矯正牙套,這種矯正牙套,是鋼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