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蒙古王子,所以朱棣五征漠北,其實就是回家,要不然每次到草原打仗就跟回家了一樣熟悉呢?
打不過朱棣,就造朱棣的謠言,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洪武元年,我朝太宗文皇帝都已經八歲了,都能舞槍弄棒了!胡說八道,簡直是胡說八道!”朱翊鈞拍著桌子憤怒無比的說道:“編排當今陛下,陛下為了王化綏遠也就捏著鼻子認了,編排成祖皇帝,是可忍孰不可忍。”
“咱定稟明圣上,封禁此書。”
“那豈不是坐實了皇帝和三娘子有染?”林輔成愣愣的說道。
朱翊鈞要對這本《蒙古源流》的書封禁,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很多時候,辟謠反而越辟越有人信,對付謠言的往往是另外一個謠言,大明只要封禁這本書,那就是黃泥掉褲襠,永遠也說不清了。
“兩相其害取其輕吧。”朱翊鈞想了想,還是如此決定。
其實很簡單,朱翊鈞這點謠言頂多算是風流韻事,但成祖文皇帝這個謠言,可是涉及到了親生母親的問題,朱棣要是知道草原人如此污蔑他,恐怕得從長陵里跳出來,繼續北伐了。
“我這里還有一本《二史考》。”林輔成又拿出一本書,推給了黃公子,這也是一本八卦。
李贄不敢置信的看著林輔成,這廝為何一回京,就開始在生死之間來回試探?
嘉靖年間的文壇領袖、鄖陽巡撫任上游山玩水、和王錫爵那個飛升的女兒王仙姑搞到一起的王世貞寫的《二史考》,二史考里,將懿文太子朱標、秦王、晉王變成了庶出,而非馬皇后親生。
王世貞這么寫,是因為當初解縉在《天潢玉牒》里也這么寫,說朱標、秦王、晉王并不是馬皇后親生的,這玩意兒,永樂年間,朱棣就親自辟謠了。
說朱標是庶出這件事,太過于逆天了。
文臣就是這樣的,皇帝還要想事情的合理性,懿文太子朱標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獨一檔的,這話說出去也沒人信,而文臣為了拍馬屁而拍馬屁,考慮的就很多了。
用萬歷年間的話講,解縉就沒有一點骨鯁正氣,為了哄皇帝開心,連朱標不是嫡出這種話都敢說出來。
朱標什么身份?洪武十年開始的聽政太子。
秦王、晉王、燕王這都是塞王,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是真正統兵的王爺,不是嫡出,這么重要的位置,歷代都城,能讓他們鎮守?
一百七十年以來沒什么爭論,到了嘉靖年間,反而出現了《二史考》、《革除遺事》這類的書,把這些嫡出相繼變成庶出,這不是胡鬧嗎?
風力輿論就是這樣一點點的掏空認知的根基,進而塑造新的公序良俗,最終影響朝廷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