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常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此為常理也。”戚繼光立刻說起了陛下經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京營軍魂"下救黔首"的延伸。
“事實上,大明在和俺答汗的沖突中,節節敗退,也是如此原因,大明百姓不在,就像是魚離開了水,明明是守城之戰,硬生生的打成了客鄉作戰,如何能贏?”戚繼光進一步闡述了當年戰敗的原因之一。
在大明邊方,軍兵民的分別其實很小,欠餉和苛責的普遍存在,讓士氣無限趨近于零,作戰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腹背受敵,因為在邊方,各個村寨,其實都是土城圩坊,是戰場上極為重要據點、補給和情報來源,人都跑了,百姓離心離德,這種情況作戰,就是必敗。
大明知道用墩臺遠侯刺探敵人情報,俺答汗也派斥候、細作刺探大明虛實。
“這十萬戶奔逃北地的百姓,成為了大明在綏遠的基石。”張居正簡明扼要的匯報了下潘季馴的成功,讓逃離故土的百姓成為當地統治基石。
黎牙實在費利佩面前憤怒的咆哮,根本沒有什么萬夫一力,黎牙實只看到了一夫萬力,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努力的讓大明再興,需要百姓的時候,百姓在哪里?
這其實是黎牙實的問題,在大明需要百姓的時候,百姓就在那里,百姓也一直在那里。
“今年計劃再開工兩條馳道,從長安到開封,從長安到嘉峪關。”王崇古作為次輔,匯報了今年的工作計劃,再開工兩條馳道,嘉峪關到開封的馳道,這條馳道一旦貫通,代表著大明重開西域邁出了最重要的、最實質性的一步。
王崇古選擇今年開工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今年年中,在銀幣、萬歷通寶的產量增加到安全線以上的時候,皇帝的內帑就要開始泄洪了,那么抓緊這個風口,就是馳道開工的最好時間。
馳道非常昂貴,馳道可以掏空陛下的內帑,還讓陛下欠下一屁股債來。
“王次輔,從開封到嘉峪關,過寧夏中衛,總里程超過了3700里,一里按7500銀計算,最起碼要2800萬銀,這中間還要翻山越嶺,你說的簡單!銀子從哪里來!”戶部尚書王國光立刻表示了自己的反對。
太貴了。
“萬歷十二年一整年,朝廷滿打滿算才2900萬銀歲收,都給你王次輔修馳道算了!”張學顏也立刻反對了如此長度的馳道修建。
“因為馳道貴,所以才要多修,這樣成本就低了。”王崇古頗為平靜的說道:“馳道貴不只是在馳道修建本身,為了修馳道,進行了很多的技術攻關,比如隧道、比如灘涂,比如架橋,養了無數的五經博士,負責勘測,負責查探,為此大明京師組建了六個工兵團營,河南、山東組建了十二個工兵團營。”
“貴的不只是馳道,還有人,之前河槽改海漕,無數人反對,用陛下的話說,就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系。”
“現在,馳道也是如此,綏遠馳道還要兩年竣工,但京開馳道、京密馳道,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么多人,放哪里去?”
“大司徒啊,有些錢,不能省。”
“現在省這點銀子,這工兵團營就只能解散,這匠人就只能散去自謀生路,五經博士都失去了用處,大司徒,再想搞,人員要重新招募,技術也要重新論證,甚至是連一些配套馳道的官廠,也要重新設立,這才是花冤枉錢啊。”
王國光立刻大聲的說道:“你就是說破天了,這馳道也不能修,從長安到嘉峪關可以考慮,但從開封到長安段,可以緩一緩,等綏遠馳道修完,再議不遲。”
戶部就是覺得貴,不是說馳道不好,主要是超過2800萬銀的修建費用,讓王國光覺得王崇古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