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眉頭一皺,發現大明皇帝這次南巡,怕是奔著抄家去的!就是為了補足開封到嘉峪關馳道的虧空!這一趟南巡,開封府到嘉峪關馳道的巨大投資,恐怕就能回本了。
王一鶚說解決一些問題,需要用強而有力的手段來保證向下分配,才能保證內需。
“陛下,臣能不能捐一點,不多,家里還有余財二百四十萬銀,這銀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此應有之義。”王崇古有些躍躍欲試的說道。
朱翊鈞看著王崇古問道:“在嘉峪關給次輔立個碑文?”
“好好好。”王崇古也沒矯情,立刻說道。
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是真的,想立碑也是真的,反賊出身的他,經過了李三虎刺殺案后,得到了陛下的認可,但天下還是不太認可他王崇古的功績。
隆慶末年、萬歷初年那些事兒,大家都是當事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兒。
王崇古就一個兒子,王謙已經能夠照顧好自己了,王崇古這些銀子,都可以用來換名聲。
“善。”朱翊鈞笑著說道:“到時候朕親筆寫個贊表,不僅在嘉峪關要立,在次輔的家鄉蒲州也要立,在崇古馳道立碑處多立一道,以彰其功,蒲州地方,就立在忠勇祠旁,王次輔以為如何啊?”
“如此甚好,甚好!”王崇古一聽還要在自己家鄉立碑,已經滿臉喜氣洋洋了。
“陛下,當積累財富在大明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變成最重要的事兒之時,道德規范也會隨之而改變,而且現在正在改變,大明律法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設,需要跟得上這種轉變,否則民間的矛盾,就無法得到緩解,動蕩隨之而來。”張居正提醒陛下,大明的道德規范正在改變。
以前是積德,現在是積富。
赤銅、白銀、黃金,這些一般等價物,這些貨幣被普遍認可,貨幣就變成了儲藏價值的一種媒介。
一般等價物,被人們普遍認可,用它們就可以換取他人的勞動成果,這種換取的權力,不必馬上行使,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行使,所以貨幣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成為了儲藏價值的不二利器。
本質上屬于所有人的價值、財富,就可以通過種種辦法,被私門占有,價值被占有,則代表著權力被私人占有,大量白銀流入正在激化這一矛盾,而促使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人對金錢的欲望和貪婪。
人性本惡,還是本善?人性有惡有善,這是個矛盾統一體。
朝廷要做的就是完善律法,推動法律制度建設,讓社會趨于公平,防止動蕩發生。
第二天,大明皇帝去了海邊,這個季節海邊的風還有些刺骨,大明皇帝披上了厚厚的大氅,帶著王皇后和皇長子朱常治前往了海邊。
沒有親眼目睹大海的人,無法想象大海的廣闊,也無法想象大海的波濤洶涌,朱翊鈞親眼看到了大海,無風三尺浪的大海,海浪滾滾向前,拍在了岸邊的巖石上,打碎成了一片晶瑩的浪花,水落則石出,隨著退潮,海邊的巖石從一個海面黑影,變成了一片的巖石。
海面上有數十條漁船正在準備出海,這是勤勞的漁民們,要前往各個海田種植海帶,海帶是山東的特產,種植規模正在逐漸的擴大,海風還十分的冷厲,但擋不住漁民們的熱情。
朱翊鈞本來打算嘗試下魚膾,也就是生魚片,結果被張宏攔住了,陛下不能吃,大醫官龐憲也在阻止。
誠然,海魚不是淡水魚,理論上海魚的寄生蟲不能在人體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