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國的時候,有個廣陵太守陳登,心中煩悶無比,面紅耳赤,不能飲食,求華佗醫治,華佗以藥為引,陳登吐蟲三升,皆赤頭,首尾動搖,時人大驚,問起緣故,華佗說:多食生膾所致,三年必亡,陳登果三年而死。”
“當真是,華佗無奈小蟲何。”龐憲講了個三國時候的故事。
皇長子朱常治目瞪口呆的看著龐憲,吐蟲三升?!這是什么可怕的場面。
“陛下,長崎總督府隨扈徐渭的醫官奏聞,倭國最嚴重的就是血吸蟲,真的有了這些問題,臣沒本事看好。”龐憲直言不諱,陛下要吃可以,出了事兒他就跑,看都不用看。
治不了、沒救了、告辭。
“不吃不吃。”朱翊鈞被龐憲給說的頭皮發麻,立刻表示惜命的自己,不會吃生魚片,淡水魚、咸水魚都不吃,這年代,對寄生蟲,的確沒什么辦法。
朱翊鈞放棄了生魚片,雖然聽說鮮美可口,一如他放棄了嘗鮮高麗姬和倭國游女。
大明皇帝在南巡,潞王在胡鬧,而倭國此時,正在內憂患外之中,被火藥刺殺久未露面的織田信長,終于再次公開露面,而且一露面,就搞了一個大熱鬧出來!
織田信長頒布了《檢地法》。
該檢地法要求使用統一的度量衡工具,對全倭國的土地進行清丈,厘清地籍歸屬,依據土地豐沃、降水、收成等不同條件,進行分類,以土地具體情況,確定進貢、征兵等事兒。
織田信長要求,寺院、大名的莊田也要進行檢地,同樣規定具體稅負標準,所有的僧侶和大名也都要征稅,都要遵循一公二民的基本稅率,不得進行額外征收。
不肯遵守,則討伐。
這一下子,織田信長幾乎站在了所有的肉食者的對立面,但他還是要做,即便是面對數次刺殺也要推行。
這個檢地法一出,舉國嘩然!
比較奇怪的是,織田信長的反對者,毛利輝元居然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并且以此為理由,聚集反對者進行反抗,而是選擇了沉默。
毛利輝元的沉默,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了,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
萬歷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來自毛利家和織田家的兩條小船,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駛入了長崎海灣,這看起來是兩艘普通的倭國商船,畢竟毛利家和織田家,都和大明長崎總督府保持著密切的商貿往來。
但這兩艘船上的背后,是長崎港外海面上的兩個巨大的船隊,毛利輝元和織田信長的水師可謂是傾巢出動,這次傾巢出動不是為了攻伐長崎,而是為了防備彼此。
這兩艘小船的乘客,是毛利輝元、織田信長本人,他們來到長崎總督府,親自談判,關于戰爭、關于檢地法的推行、關于糧食危機、關于寶鈔。
這兩個生死仇敵,能坐到一桌上談一談,就不得不提到長崎總督府給的保證了。
長期總督徐渭保證:在長崎總督府的談判,絕不會發生任何刺殺,一旦任何人在談判中被刺殺,那么發動者一方,就是長崎總督府的敵人。
長崎總督府有牙兵客兵4000人,長崎行都司大阪灣守御千戶所有軍兵4500人,四月份大明將會從浙江九營調動4500人對長崎總督府的兵力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