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萬銀拿來,此事揭過,不肯拿來,我就自己去取。”
公私論建立在矛盾說的基礎上,公私是一個相對概念,公囊括了更大的集體,而大明和倭國顯然是兩個集體,陳繩為了金錢背叛了自己的集體,該死,但毛利輝元為了倭國這個集體利益。
大明和倭國是兩個競爭,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兩個集體,彼此斗爭的時候,手段盡出,也是正常,站在倭國的立場上,毛利輝元沒錯,長崎總督府真的逮捕了殺死了毛利輝元,他就真的成了英雄。
但站在大明的立場上,就必須要有個說法,那這三百萬兩白銀,就是懲罰,大明逮到了對方鬼鬼祟祟的鐵證。
“我騙陳繩的,其實壓根就沒打算付這么多錢。”毛利輝元無奈的說道:“但此事驚擾天朝上國,理當如此。”
大明也不要道歉,只要賠償。
“三個月必須到長崎港,陛下南巡松江府時,我還要為陛下獻禮。”徐渭十分明確的下達了期限。
徐渭根本不在乎虛名,他其實就一個想法:毛利輝元活著,跟織田信長或者他的繼承者之間的斗爭,會死更多的倭人,這就是徐渭的根本目標,滅倭。
“那么,我們來討論下檢地法吧。”徐渭攤開了手說道:“倭國被你們搞成這個樣子,你們這些肉食者,難道不痛心嗎?”
織田信長立刻說道:“所以要重農抑商,糧食都拿去釀酒,供給沿海城池的享樂,本就是戰亂,平民食不果腹,現在大量糧食被釀酒,糧價一漲,立刻就有人囤積居奇,平民也開始儲藏糧食,才導致市面上的糧食越來越少。”
徐渭一愣看著織田信長說道:“你的意思是怪大明咯,大明開海,商貿往來頻繁,導致了倭國的糧食危機?你這不是胡攪蠻纏嗎?大明買倭國的酒了?還是大明要求倭國釀酒了?還是大明販賣倭國糧食入我大明了?”
“別什么都怪到大明頭上!出點什么事兒,都找理由,找借口,這是你們自己的問題!”
徐渭差點被氣笑了,這織田信長這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大明導致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倭國現在的農桑之事,根本撐不起商貿,海貿興起,這才會有這種亂子,所以,需要檢地法,厘清地籍。”織田信長連連擺手,哪怕是他心里是這個想法,也不敢表現出來。
“你怎么不直接頒布鎖國令?”毛利輝元不屑一顧的問道。
織田信長開口說道:“正有此意,我已經在草擬鎖國令,驅逐一切外人、禁止和外人通商,大明除外、禁止奉書船以外船只渡航、禁止在外倭人回到倭國。”
“啊?你瘋了?”毛利輝元呆滯的看著織田信長,他就那么一說,織田信長居然早有打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