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還是不放,現在有點麻煩了啊。”朱翊鈞靠在椅背上,看著張居正慷慨陳詞的一篇奏疏,十分的頭疼。
這三天廷議的內容,除了朝中庶務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關于潞王羈押的案犯,是否無罪釋放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近乎于無解,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大明好,憑什么就聽你的?
以皇帝為首,留在京師的廷臣,曾省吾、沈鯉、陸光祖等人,認為應該放人,以張居正為首,南巡的廷臣,萬士和、王國光堅持要殺人,雙方的理由都非常的充分,都是為了大明好,都是為了新政好。
若是有人為了一門私利,這事反倒是好辦,可壞就在了都是為了大明好。
張居正直接明明白白的說,陛下對風力輿論上的寬容,縱容了這些年反賊的聲量,無論如何,都需要借著這個事兒,全面清算一番,讓他們知道皇權的神圣不可侵犯。
而朱翊鈞則不覺得他們的危害,已經大到了要殺人的地步,鼓噪兩句風力罷了,天塌不下來,捂嘴是一種無能的行為,有問題就積極改正。
雙方都是固執己見,這件事就這么架了起來,不好解決。
張居正老了,他怕的東西越來越多。
馮保低聲說道:“陛下,臣倒是有個想法,且關著吧,關個三年五載的,也算是嚴懲了,還缺這幾百號人的口糧不成?”
既然解決不了,那就擱置,等到張居正發現陛下沒有因為風力輿論影響對新政的支持時,再放不遲。
“不是辦法的辦法了。”朱翊鈞在放和不放的問題上,選擇了‘和’,不說放,也不說不放,就這么先關著,擱置爭議,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爭執不休。
朱翊鈞眼里是小事,可在南巡的廷臣眼里,這可不是小事,南衙的風力輿論,讓本就保守的廷臣,更加保守了,生怕北衙的風力輿論變成南衙那樣不堪入目。
保守的廷臣認為,南衙的風力輿論過于自由了。
“陛下,天氣轉冷,前陜西巡撫石茂華,怕是就這幾天了。”馮保提醒陛下,又有重臣要離世了。
石茂華,是大明西北柱石,在風雨飄搖的日子里,石茂華扛起了西北的一片天,作為朝中復套派的中流砥柱之一,石茂華帶病也要到綏遠去看看,到河套平原去看看,蘭州毛呢廠、陜甘寧三地遷徙軍戶入綏遠、甘肅設省、大明重開西域等大事里,石茂華都是中堅力量。
天氣轉冷,多挺了一年的石茂華身體每況愈下,甚至連迎接圣駕的典禮,都未曾參加。
“沒有辦法了嗎?”朱翊鈞情緒不高,低聲問道。
“大醫官們,盡力了。”馮保回答道。
“明天去看看吧。”
次日清晨,朱翊鈞一如既往的召開了廷議,廷議之后,立刻去了講武學堂,石茂華在京有別苑,是皇帝賞賜的,忘記了是哪次抄家所得,一個三進出的大宅,但石茂華平素都住在講武學堂,離學舍更近,他喜歡聽軍兵晨練的號子聲。
“無計可施嗎?”朱翊鈞來到了講武學堂的官舍前,看到了等候的李時珍和陳實功,詢問著石茂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