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做事風格從一而終,從來不想做什么四海一統之大君、天可汗、萬王之王,陛下就是大明君主,以大明利益優先,大明利益高于一切,朝鮮想道德綁架,白嫖大明軍?想都不要想。
其實朝中大臣,對于朝鮮游走在各個部族之間搞出來的攻守同盟非常非常的反感,大明當爹有癮,給朝鮮當了兩百年的爹,給的多了,反而是仇了!
當爹的不給,當兒子的反而開始蹬鼻子上臉,確實該好好訓誡一番,讓朝鮮王室明白一個真切的道理,大明給的,才是你的,不給,你不能搶。
倭國的軍隊在集結、對馬宗氏在和毛利輝元眉來眼去、大明軍從邪馬臺軍港撤軍、倭國的船只正在不斷地聚集在了毛利輝元的帳下,一切的一切,都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態勢在變得緊張。
大明派遣了二十三條三桅夾板艦前往了朝鮮,在經過了長達半個月的時間的尋找下,將所有在朝大明人撤離,戰爭看起來一觸即發。
織田信長對于大明軍撤軍,是非常非常意外的,其實大明廷臣完全是考慮的太多了,倭國根本就沒有那么長遠的規劃,什么勝負輸贏,對于此時的倭國根本不重要,織田信長、毛利輝元、長宗我部元親、北條氏直、上杉景勝等等倭國主要大名,面臨一個二選一的抉擇。
因為糧荒,饑荒的危機已經是迫在眉睫,不斷地百姓一揆已經搞得所有大名們焦頭爛額。
要么選擇想辦法把武士們消耗掉,一公二民安撫百姓,要么想辦法鎮壓百姓一揆。
在糧價飛漲的同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整個倭國本土,爆發了超過二百次的百姓一揆,這才是所有人能夠坐下來談一談的基礎。
大明是個龐然大物,只要翻一翻身子,就會帶來無數的影響,大明開始開海后,倭國沿海地區出現了好多個富裕的港口城市。
這些沿海地區紙醉金迷,消耗著大量的糧食,這也是矛盾的地方,只看這些沿海地區的繁榮,會以為倭國也乘著大明開海東風,扶搖直上九萬里了,但分配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吸血的地方多了一個,除了這些沿海地區,其他地方的百姓們已經處于生死邊緣。
織田信長以放棄子嗣繼承幕府將軍為代價,召集了所有大名,在京都共議國是,最終確定了進攻朝鮮的計劃,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打到朝鮮的打算,就邪馬臺軍港一地,就可以消耗足夠多的武士了。
織田信長是個很能打的將軍,他清楚,邪馬臺軍港,大明不放棄,再多的人填進去,也打不下來。
現在,大明突然就撤軍了,而且撤軍前還告知了對馬宗氏,大明軍走了,軍備全都帶走了,對馬宗氏還專門派了二百人進入了軍港,確實一個大明軍都沒有了,撤的干干凈凈,這意思十分明確了,大明這個裁判離場了,倭國可以放開手腳了。
黑田孝高面色凝重的說道:“將軍,大明對朝鮮國王的首鼠兩端,已經忍無可忍了,因為祖宗成法,不征之國尚在,大明不好直接訓誡,才由我們來訓誡,將軍,這一仗,不能打!”
“為何?”織田信長看向了黑田孝高疑惑的說道:“大明軍都已經撤離邪馬臺軍港了,你告訴我,不能打?”
航道已經疏通,船帆已經揚帆,號角已經吹響,黑田孝高居然說不能起航。
“因為大明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路人皆知了,大明想的是滅倭,而不是束縛。”黑田孝高面沉如水的說道:“大明從海上,無法進攻倭國本土,是吸取了當初元世祖的教訓,水文讓元世祖兩次在倭國折戟沉沙,而現在大明要從陸路進攻,朝鮮就是那個腳踏石!”
“一旦我們進攻,就給了大明進入朝鮮的理由,大明實質性的占領了朝鮮,倭國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