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在萬歷援朝戰爭中的地位,大約就是李如松和陳璘在帳中吃飯,李舜臣在營門口守門,這就是李舜臣的作用。
重要的戰爭,李如松和陳璘都不敢派李舜臣去打,因為知道他靠不住,他帶領的朝鮮花郎也靠不住。
這個人在后世被捧為了世界五大提督、三大將軍,和拿破侖和凱撒齊名,不過是歷史虛無文化衍生產物罷了。
后世朝鮮半島兩國也沒有辦法,不捧李舜臣捧誰?整個萬歷援朝抗倭戰爭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了,否則大明是朝鮮半島父母之邦這件事,就無論如何無法繞開了。
萬歷援朝戰爭之后,朝鮮國王李昖玩了禪讓,把王位給了兒子,內附的承諾當屁放,糊弄了大明皇帝;對內宣傳上,朝鮮士大夫們竭盡全力的將大明軍渲染成和倭寇一樣的暴徒;將所有的軍功,全都放在了李舜臣的身上,就是為了避免被大明真的成為了朝鮮半島的親爹,哪怕事實如此。
以至于到了后世,逐漸形成了《李舜臣保護了虛弱的大明》這種狗屁不通的敘事邏輯。
“李舜臣現在是白衣?”朱翊鈞一愣,疑惑的問道。
“朝鮮也興文匽武,李舜臣在朝鮮算是很能打的將領了,因為屢立奇功,和頂頭上司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金禹瑞有了仇怨,就被貶為了白丁從軍,這次倭患大敵當前,朝鮮兵曹李鎰不敢來明議事,只能讓李舜臣來了。”馮保解釋了下李舜臣為何是個白衣。
朝鮮上下都知道,李舜臣能打,朝鮮成均館掌控了議政府,李舜臣越能打就越危險,不出意外被打壓了,但現在倭寇來了,朝鮮上下都慌了什么,李舜臣就被派到了大明。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這就是興文匽武。
“暫時晾著吧。”朱翊鈞不打算接見,等倭國的進一步動作就可以了。
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說道:“陛下,戚帥和京營副總兵李如松到了,在殿外候著。”
“宣。”
廷議最終決定,由戚繼光領平倭大將軍印,李如松、陳璘領平倭副將軍印,吏部尚書梁夢龍為總督軍務,王如龍、鄧子龍等人為參將,帶領大明京營四萬,奔赴遼東,準備隨時入朝作戰,陳璘率五萬水師隨時準備介入戰場。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金安。”
“無需多禮,坐。”朱翊鈞讓馮保看茶,重大人事任命已經確定,但大明軍營征伐需要準備,這次不同以往,是入朝作戰,至少也要籌備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才會向遼東進發。
這已經很快了,若非京師有銀糧,準備時間就要拉長到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否則必敗無疑。
后勤是保障勝利的基礎。
“氣煞朕也,這朝鮮狼子野心,早已知曉倭寇異動,卻覺得大明軍駐軍邪馬臺,高枕無憂,準備讓大明軍為他們扛下所有!簡直是下賤!”朱翊鈞余怒未消,嚴肅批評了朝鮮方面的不作為。
“這…”戚繼光聽聞了這個消息眉頭緊鎖的看了李如松一眼,李如松同樣滿臉的擔憂。
“這朝鮮指望不上,那作戰的規劃也要做出調整了,臣本來想著,禮部逼迫朝鮮提供糧草,但看朝鮮這個樣子,也提供不了什么糧草了,這后勤補給,就成了此戰最重要的事兒。”戚繼光面色凝重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