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中期到萬歷初年的倭患,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當禮部一五一十奏聞朝廷的時候,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批復:朕南巡時,還是殺的少了。
在大明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緩緩運行的時候,倭國在萬歷十三年十二月初二,以朝鮮國王不肯入京都參洛為由,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一個小黃門捧著塘報,連滾帶爬的沖進了通和宮,是真的慌了神,順天府陷落,這五個字一出,把小黃門嚇到半死,這倭國難道是有什么厭勝之術嗎?居然能從倭國打到大明京師來!
“什么玩意兒?順天府陷落?”朱翊鈞拿過塘報,一臉的疑惑,自己就在順天府,倭寇真的打到京師來,他這個皇帝居然不知道?織田信長難道要執行斬首行動?
朱翊鈞看完了塘報,才知道,不是大明的順天府陷落了,而是朝鮮的順天被倭寇攻占了。
(朝鮮順天)
朝鮮的順天府在露梁津海峽附近,就是露梁海戰的露梁津海峽,這戰報看起來就格外的嚇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大明皇帝被倭寇給俘虜了去。
倭寇兵分三路,一路攻破釜山、東萊,兵鋒已至慶州,一路攻馬山、巨濟、玉浦,一路攻打露梁津、順天,這一路一看就是要奇襲漢城。
“這朝鮮這么不經打的嗎?居然無一合之敵?連一個回合也走不了,就被全數攻破了?”朱翊鈞猛地站起來,看向了堪輿圖,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惡劣,朝鮮方面是一觸即潰,一瀉千里。
即便是最激進的李如松,都認為朝鮮能頂三個月,而戚繼光認為,無論如何朝鮮方面能頂半年,結果,這一接戰,三天時間,所有防線形同虛設,三個月?一個月都夠嗆。
“朝鮮文武在干什么?”朱翊鈞在堪輿圖上點著釜山說道:“釜山、玉浦、順天,以朕軍盲來看,都是易守難攻的要處,這三個地方,就是栓條狗,也不至于三天就被倭寇拿下!”
朱翊鈞不通軍務,但以他淺顯的軍事知識來看,這三個地方,居然被三天之內拿下了,這朝鮮真的是扶不上墻的爛泥!
“陛下,有內鬼。”馮保也看完了塘報立刻說道:“朝鮮方面有不少將領被收買了,倭寇兵鋒所至,這些將領直接開城門投降了。”
“那就不奇怪了。”朱翊鈞這才點頭,理解了為何這仗打成這樣了。
大明軍有自己的規劃,還需要準備,年后才會出發前往遼東,至遼東都司后,看情況前往九連城(今丹東),等到皇帝的圣旨再入朝作戰,大明不急,急的該是朝鮮。
大明皇帝比朝鮮國王更早知道釜山陷落的消息,大明方面嚴重高估了朝鮮的抵抗能力,在倭寇侵朝戰爭發動的第十九天,朝鮮王城漢城陷落。
消息傳到了大明,把大明文武百官的眼珠子都快驚掉了!
萬歷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明朝廷的文華殿內,參加廷議的文武百官議論紛紛,隨著小黃門齊喊圣上駕到,群臣才安靜了下來。
朱翊鈞龍行虎步的走上了月臺,揮了揮手說道:“不需多禮,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