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公開營救已經變成了不可能,暗地里營救,輸賄凌云翼,恐怕要被凌云翼當成案犯給抓了。
“元輔呢?”凌云翼慎重斟酌了一番,還是在猶豫之后,才說了自己的擔憂。
以前張居正還殺伐果斷,現在年紀越大,張居正越來越保守了,萬事都講究個沖和。
三個已經固定證據的命案、一個私市案,李世達就是做了閣老,他都脫不了罪。
按照海瑞留下的反腐規則,貪不到五十萬銀,基本就是個革罷、褫奪官身功名,不會喊打喊殺。
貪點銀子和做逆黨,完全是兩個性質,這私市犯了國法暫且不提,偷銀子偷到了關稅身上,這關稅可是有一半要入內帑的,這根本就是偷陛下的錢!
張居正要是出來當端水大師,說什么求治過急,更張太驟,過激不近人情,事情會變得麻煩些。
“先生的確上奏疏勸朕仁恕,這個李世達的確也入了議貴,也就是三品官的范疇,但朕說服了先生,先生不會橫加干涉。”朱翊鈞點頭,張居正確實說和了一番,但也就是意思了意思。
張居正作為首輔,他要維護高官利益,他也要站出來和稀泥,只不過誠意頗為不足,上了一份空話、套話的奏疏,被皇帝批示后,張居正就再沒有說過了。
典型的例行公事。
“那臣就可以放心做事了。”凌云翼聽聞皇帝說服了張居正,就知道這個案子沒有阻力了,皇帝對逆黨的態度,已經通過殺人明確表達了,公審流程可以安排了。
朱翊鈞打量了一番凌云翼,想了想還是鄭重的解釋道:“凌次輔,朕和先生,沒有不和,次輔有些想多了。”
凌云翼是帶兵回京的,甚至在天津州、通州、朝陽門還和大明軍發生了對峙,凌云翼在朝陽門見到了皇帝,才結束了對峙。
這里面有點誤會,朱翊鈞當面說清楚,省的鬧出更大亂子來。
“臣原先以為陛下急詔臣入京,是元輔非要對王次輔落井下石,所以才帶著客兵一千五百人回到了天津衛。”凌云翼避重就輕,他之所以要帶兵,真的不是因為王次輔身后名。
凌云翼在朝鮮,只知道王崇古死了,還以為張居正終于按捺不住要篡位了,戚繼光作為曾經的張居正門下,作壁上觀,皇帝已經危如累卵。
雖然可能性很小,但凌云翼帶著一千五百客兵,披星戴月,回京護駕來了!
凌云翼以為自己拿到了衣帶詔,那真的是心急如焚,甚至做好玉石俱焚的準備了。
張居正做了十八年首輔,之前一副忠君的樣子,現在要篡位?這猜測是不是有些過于兒戲了?
但其實真的很難說,因為司馬懿在起事之前,也挺老實的,看起來也是忠臣。
他趕回京師,才發現,根本不是這么個情況。
張居正別說篡位了,就是國事有了分歧,也是陛下說了算,戚繼光這個奉國公,更是只接受皇帝陛下的命令。
在凌云翼看來,只要不是皇帝和元輔打起來,其他事,都是小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