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翼不是要全面反對王崇古,他是要清除積弊,讓官廠更好的發展,這份奏疏很長很長,在奏疏的開篇,凌云翼肯定了王崇古的貢獻。
萬歷初元,國勢凋敝,天下有危亡之象,文成公仰承圣謨,荷剪河山,興百工以實倉廩,創官廠而利民生,櫛風沐雨,十有又六載,肇基新政大業,廠舍鱗次,學堂弦誦,藥局施仁,水廠惠民,皆圣君洪福所庇,亦文成公夙夜匪懈之功也。
仁厚為懷,視匠如親的人情管理方式,更是‘篳路初創,維系人心之良方,襤褸啟業,興工利民之砥柱。’
而凌云翼認為,出現問題的原因也很簡單:
法久則弊生,情濫則綱弛,昔日凝聚啟業之良藥,今日宿弊沉疴之根由,人情過熾則流弊滋蔓,仁厚過重則綱紀疏馳。
官廠的問題主要為三弊:
冗員如附骨,虛耗公帑,坐蠧蝕柱,虛糜國財之弊一;
法例成具文,綱紀蕩然,威令不行,法例空懸之弊二;
奸猾總得計,勤懇蒙塵,是非顛倒,唯利是圖之弊三。
這官廠三弊,最終造成了‘越老實越吃虧,不占公家便宜就是虧’的共識,這種共識蔓延下去,并且不加改正,必然導致:
匠眾離心,利權旁落,朝廷之臂指漸失,巨萬之公帑虛擲;仍以溫情脈脈之舊規,馭星火燎原之新局,猶抱薪救火,養癰成患。
而面對這三弊,凌云翼和周良寅提出了三破三立:破人情,立規章;破食利,立精效;破朋黨,立公體;
三破三立的具體做法為:嚴考成,汰冗濫;明賞罰,肅綱紀;核成本,杜奢靡;興學堂,傳技藝;調吏員,避親眷;反貪腐,絕貪瀆。
三破三立洋洋灑灑數千言,對每一條進行了詳細的陳述,符合皇帝要求的‘現象、問題、原因、方案、復核’的信實分析法,并且給出了具體的‘何時、何地、何因、何事、何人、何做’的六何法。
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因為什么、具體哪件事、由誰去做、會怎么做,這六何是考成法后,群臣上疏談到具體某件事要怎么改進時,必須要具備的六個元素。
如果連這六個基本元素都不具備,那這篇奏疏,就是缺乏恭順之心,糊弄陛下。
這考科舉,要寫八股文,這考完了科舉,都成了官選官的統治階級,還要寫官八股!張居正簡直是壞事做盡!
但張居正也無可奈何,只能走這種形式主義,因為他在官場這么多年,他知道好多官員上的奏疏,他們自己都沒看過。
這非常普遍,奏疏是筆桿子寫的,斧正校對是師爺做的,這當官的,連看都不用看。
主官不看,筆桿子和師爺就開始敷衍了事,在萬歷初年,有些奏疏,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文,就有五六個錯別字,三四個語句不通順的地方。
信實分析法和六何法,這種官八股,就是逼官員把上奏的奏疏看一下。
何人、何時,代表著朝廷可以隨時對奏疏呈奏之事進行復查,一旦發現沒做,那朝廷會追責,如此之下,官員自然要對每一篇奏疏都仔細看一遍。
凌云翼、周良寅的《官廠厘革積弊疏》從凌云翼回京后就開始草擬,一直到六月初,才完成了初稿,每一件事都有具體的人去負責。
“準行。”朱翊鈞稍微猶豫了下,最終朱批了凌云翼的第二本奏疏,在皇帝看來,凌云翼這本奏疏,唯一有些問題的地方,就是他也在搞恩情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