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商賈們寧愿等,也不愿意人貨皆失。
潘季馴寫了一本十分詳細的奏疏,請命擴建馳道,并不是全線擴建,而是對關鍵線路進行擴建,臥馬崗到五原府,勝州到五原府,歸化城到宣府,以最小的成本,增加馳道的運力。
不是說宣府到京師這段馳道不忙,這段其實最為繁忙,但到了腹地,騾車、牛車就成了備選,因為腹地更加安全,京營十幾年如一日的剿匪,讓商隊不必擔心劫匪之事。
“綏遠地方的請求,是極為合理的。”辛自修陳述了所有情況,擴建馳道是十分合理的要求,唯一的問題,是三百五十萬銀馳道擴建費用,綏遠地方僅僅只能承擔一百五十萬銀,但還有兩百萬銀的虧空。
萬歷十八年的預算在去年年底就已經做完了,每一分銀都有要用的地方。
“國帑困難,內帑把這筆銀子拿出來好了。”朱翊鈞思前想后,決定把這筆銀子拿出來。
馮保一聽這話,面色有些疑惑,內帑為了丁亥學制、黃金寶鈔,早就把銀子掏空了,有多少銀子,都拿到了金銀市換取黃金來發行寶鈔,這兩百萬銀,從何而來?
兩百萬銀不少了,3.5個先帝皇陵了。
“陛下,潞王殿下就藩之銀?”馮保忽然愣了下,他忽然想到了銀子從哪里摳出來了。
張居正、凌云翼、張學顏等大臣,都很了解內帑的情況,內帑真的沒有多少銀子了,這銀子又不能憑空冒出來,馮保這話一說,大家就知道銀子從哪里來了。
朱翊鈞點頭說道:“嗯,娘親反對潞王就藩金山,就藩之事再議,先把馳道擴建了吧。”
朱翊鈞給潞王就藩準備了三百萬銀采買各種船只、貨物,招募義士一起前往,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只要李太后那邊點頭,一切就可以開始行動起來了。
但李太后遲遲不肯答應,這筆銀子,朱翊鈞只能挪作他用了。
“這…”凌云翼入朝做次輔,他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
皇帝從自己的小金庫里掏銀子出來應急的事兒,他聽說過很多很多次,但聽說歸聽說,親身經歷,才能察覺到其中的難能可貴。
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你皇帝拿出自己銀子,那不是理所當然?理兒當然是這個理兒,但內帑和國帑早在嘉靖年間就徹底分家,已經開始明算賬了。
皇帝不從國帑拿銀子亂花錢,那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皇帝一口氣從內帑拿出了兩百萬銀救急,還是克扣潞王就藩之銀,這已經不是一句簡單的陛下英明能夠解釋了。
“諸位明公不必擔心,朕昨日收到奏疏,就已經宣了潞王覲見,潞王索要了三名萬國美人,就答應了。”朱翊鈞解釋了下,這件事潞王也點了頭,不會傷害皇帝兄弟之間的親親之誼。
潞王還是想就藩金山,但母親不讓,他只能在大明待著,在大明做藩王,就只能做個廢物,除了要幾個萬國美人,他什么都懶得要。
對朱翊镠而言,要不到自由,要銀子也沒啥用,他這個身份地位,要什么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潞王甚至打算去倭國石見銀山,鎮守銀山,倭國很近,從石見銀山到朝鮮釜山,只需要六日水程,從釜山天津衛只需要七日水程,回京一次不要一個月的時間。
這足夠近了吧?但李太后還是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