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對這件事就一個態度,避而不談。
“國帑有常,歲計早定;度支維艱,空乏難支。割骨肉之厚資,成社稷之遠圖;緩天潢貴胄之就國,急黎庶萬民之通商,臣為大明賀,為萬民賀。”凌云翼聽到了這里,站了起來,俯首說道。
“臣等為大明賀,為萬民賀。”廷臣們趕緊起身,齊聲說道。
歌功頌德,馬屁聲充斥在了文華殿內,凌云翼在朝鮮的時候,還在奇怪,張居正搞恩情敘事,著實是有些古怪至極。
你一個臣子,這么加強君權,就不怕反噬?但凌云翼回京做了次輔,覺得張居正這恩情敘事,搞得實在是太保守了!
凌云翼站直了身子,端著手繼續說道:“昔,漢文罷露臺之費,儉德流芳;宋仁卻羊羔之貢,仁聲載譽,然,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
“停!過了,過了。”朱翊鈞直接暫停了凌云翼的第二輪馬屁。
凌云翼這才剛起了個頭,就被陛下制止了,對于凌云翼而言,漢文宋仁早就作古了,陛下是活著的圣君!
陛下花了兩百萬銀,聽兩句好聽話,總是應該的,張居正作為帝師,不大合適講這些馬屁話,凌云翼當仁不讓。
朱翊鈞則覺得凌云翼的話,說的有點過了,在傳統評價里,漢文帝和宋仁宗,就是中原漫長歷史上的兩個道德標桿。
漢文帝想修一個露臺,結果得知要花費十個中人之家的資財,就選擇了取消,因此有了露臺惜費這個成語。
朱翊鈞修正衙鐘鼓樓,花費了足足一百二十萬銀,給李太后修佛塔也用了二十萬銀。
漢文帝真的比朱翊鈞還要節儉。
漢文帝時常告誡太子,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富貴者,非一人之富貴也,吾所以能為天下者,以吾能與天下共之也。
漢文帝不穿錦繡、不飲美酒、不食珍饈、不乘華麗、不居宏偉,甚至死后,不起墳不封土,以節民力。
漢文帝死后,很多人都以為他不封土,是因山為陵,就是在白鹿原北部的鳳凰嘴山里開了個墓,在山里鑿墓自然不需要起封土。
但漢文帝的霸陵不在鳳凰嘴,而在江村,漢文帝真的沒有起墳,沒有封土。
“臣幸逢盛事,目睹圣明,感佩之情,五內沸涌。”凌云翼被打斷,也知道陛下不喜歡歌功頌德,再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朱翊鈞這么做的原因很簡單,掌權者一定要掌握權力,就像讀書人一定要真的讀書一樣理所當然。
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本人,一定要親手把控權力,朱翊鈞做事的所有邏輯,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
“此事就這么定了,不必再議了。”朱翊鈞下了最終的決策,朝廷沒有銀子去辦了,又要鋪丁亥學制,又要修馳道,這就是兩個無底洞。
“大宗伯,朕聽聞格物博士李開芳的家人,又在生事了?”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起了他最近聽到的傳聞。
沈鯉趕忙出班俯首說道:“回稟陛下,李開芳的大伯離世,李家來人,要李開芳回鄉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