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這樣,記性不好,過個二三十年,大家都會逐漸忘記,燒荒已經是很久之前的記憶了。
現在,葉向高將它拿了出來,就是加速吉林等地的開拓速度,配合朝廷遷民政策,將遼東這片在天變之下會成為龍興之地的地方,徹底占據,防止生變。
“是。”師爺遵命。
燒荒這政令一出,葉向高的名聲怕是要和凌云翼坐一桌去了。
葉向高之所以下這道命令,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吉林局勢,再這么‘你儂我儂’下去,不知道多少孩子,要和他當初一樣,出生在旱廁之中。
既然有現成的辦法,加速大明對遼東的王化,既然一定要有個人來做那個罪人,為何不能是我呢?
葉向高翻動著各地文書,他在吉林府,對一句話理解更深,那就是不要低估肉食者一廂情愿的破壞性。
上一任吉林知府是狼狽回到腹地,吉林知府曾下令剿滅黃鼠狼。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這句歇后語,被人廣為所知,吉林知府一想,百姓好不容易養的雞,都被黃鼠狼叼走了,簡直是豈有此理,下令剿滅黃鼠狼。
很快,就出現了一件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兒,老鼠泛濫成災。
格物院派了三名農學博士,最終完成了解釋,黃鼠狼在遼東被叫做黃大仙,保家仙,但為何如此,卻沒幾個人說得清楚,農學博士把這民俗的淵源解釋清楚了。
黃鼠狼是雜食動物,它的性情十分兇殘,幾乎什么都吃,但它主要食物是老鼠和野兔,農學博士們解剖了數百只黃鼠狼,確定了一件事,一只黃鼠狼一年能吃掉三千只老鼠、田鼠,而這三千只老鼠一年要消耗掉近兩千斤的糧食。
但凡是黃鼠狼多的地方,老鼠就少,百姓就少丟糧食,久而久之,百姓們雖然不知道為什么,但還是把黃鼠狼當成保家仙、黃大仙了。
葉向高一上任,就取消了關于黃鼠狼的獵殺令。
這種肉食者的一廂情愿,破壞性極大。
上一任一共干了四年,牧民、農戶、獵戶,一共獵殺了數萬只黃鼠狼,導致整個吉林都有鼠災的隱患了,不得已,遼寧抓了三千只黃鼠狼,投放到了吉林地方。
之所以不放養野貓,是貓不適合遼東,遼東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野貓冬天會凍死的。
上一任還做了一項錯誤的決策,解散營莊。
吉林府墾荒,用的是營莊法,所有的田畝都是營莊集體共有,所有的墾荒照準,都是發給營莊,而非個人。
營莊收成的三成要交給遼東衛所,剩下的七成歸營莊,因為缺少賬房,營莊的分配簡單粗暴,大小不算,按人頭,平均分配。
侯于趙、李成梁當然知道這個制度不好,因為大小不算,那小孩子又干不了多少活,襁褓里的娃娃不能干活,女子就是干活比男丁少,奸詐的農戶們,豈不是要多生孩子來分糧食?連女娃子也要養活?
這其實就是侯于趙、李成梁的目的,就是讓人多生孩子,充實遼東,遼東的漢人還是太少了,看起來四百萬漢民很多,可是這遼東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真的太少太少了。
這個制度已經執行了長達十八年之久,因為缺少賬房,這種制度,很快就有了缺陷,那就是各營莊都有那么幾個聰明人。
這些聰明人想的簡單,我不干活,我還能吃一樣的飯,我為什么要拼命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