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居正養病的這半個月時間里,申時行一直代為執掌吏部諸事,他必須要入閣,才能完整的行使手中的權力。
而且從年初,張居正將全楚會館交給申時行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交接班的準備。
“那就表決吧。”朱翊鈞倒是不反對申時行入閣,就算是張居正精力充沛,康復后,依舊能夠履行職能,也不耽誤申時行的入閣。
申時行主持七府均田、官場身股制改革這兩件大事,其職能早就超過了吏部侍郎、尚書的范圍。
哪怕沒有張居正弟子這層身份,申時行也該入閣了。
朱翊鈞還以為會全票通過,但沒想到不同意的人,居然有九名之多。
其中閣老陸光祖、沈鯉,都察院左都御史李世達、禮部尚書高啟愚、工部尚書曾同亨、工部左侍郎辛自修、兵部左侍郎石星、吏部右侍郎陳有年、刑部左侍郎孫龍,都不贊同。
萬歷廷議,大明廷臣定員一共二十七人,閣臣五人、六部尚書六人、六部左右侍郎十二人、都察院左右總憲兩人、大將軍一人、緹帥一人。
這二十七人里面,就有九人不贊同申時行入閣。
這九人背后,代表了兩股勢力,第一是浙黨,陸光祖、陳有年、孫龍都是浙江人,三人很早并稱浙中三賢,浙黨還有一個沈一貫,已經等待入閣很久了,但遲遲沒有他的機會。
浙黨反對是必然的,畢竟現在閣臣里一個浙黨也沒有,陸光祖算是帝黨,因為當初他的起復,是皇帝奪情。
第二股勢力為工黨,晉黨崩解之后,大部分都合流到了工黨之中,顯然曾同亨、辛自修這兩位工部堂上官,不太認可申時行。
除此之外,曾同亨因為大工鼎建,和凌云翼走的很近。
這代表著,如果這次的表決是不記名投票,反對申時行入閣,至少還會增加三人,凌云翼、沈一貫和王家屏。
王家屏是申時行的老對手了,二人一同回京,申時行扶搖直上,王家屏還在六部里打轉,那王家屏自然不會贊同。
“有趣,未過三分之二贊成,誰還有異議?”朱翊鈞注意到了這個情況,詢問還有沒有人反對。
不贊同和明確反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明確反對就是直接對立了。
朱翊鈞發現一件趣事,這個票是人為做出來的。
二十七人,九票反對,但不代表著有十八票贊同,因為涉及到了申時行本人,他不能給自己投票。
這個票型,就要看皇帝的心意了,皇帝同意,就有了關鍵一票,可以入閣,皇帝不同意,就可以再議。
人為做出來的票型,照顧了皇帝本人的意志,又謹慎且委婉的表達了各派之間的態度。
“臣反對。”高啟愚直言不諱,直接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申時行柔仁,舉棋不定,不能當此大任,臣以為等到七府還田事畢,再行廷推為宜,這樣一來,就沒有人覺得申侍郎德不配位了。”
“現在入了閣,難免有人會說,申侍郎托了元輔的福,才得了這閣老之位,恐怕難以服眾。”
高啟愚沒有打機鋒,他的意思是再等等,等七府還田事了,那就沒人再說閑話了,現在時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