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宗信是駙馬都尉,非正式場合,稱皇帝為父親、父皇,正式場合稱陛下、圣上,殷宗信雖然是個武夫,但遵守禮制,從不違背。
“要好好回來,我等你。”盈嘉公主抱住了丈夫,抱了一會兒才松手說道:“快去吧。”
大丈夫當頂天立地,盈嘉公主沒有阻攔之意,如果丈夫真的死于戰事,她也不會走,一個駙馬的死不夠,那就再加上一個公主,這分量就夠了。
父皇的怒火,足以將整個南洋煮沸。
殷宗信出發了,他踏上了麒麟號,麒麟號舷號017,是大明第17艘快速帆船,也是呂宋總督府的旗艦,這艘船是陛下賞賜給國公爺殷正茂的。
皇帝陛下對呂宋沒有任何的虧欠,相反,陛下對任何開疆功臣,從不吝嗇。
這也是殷宗信不想當士大夫的原因,朝中的風風雨雨,自然有陛下來擋,他只要把夷人殺了,呂宋就是大明的,夷人死絕了,就沒人控告他的殘暴了,青史上也只會有一句話,殷氏鎮呂宋,大治。
大治就是大治,至于大治怎么來的,就不用那么清楚了。
除麒麟號外,還有舷號022、027兩艘快速帆船,一起隨軍出征,這三艘快速帆船同樣隸屬于呂宋水師。
呂宋水師有五營,平波、伏波、乘波、安波、寧波;另有步營五營,驍勇、奮勇、義勇、悍勇、忠勇。
十營共計三萬軍兵,分鎮呂宋各地漢鄉鎮、銅鎮,以保呂宋安定。
船隊開始出發,在向著宿務島進發之前,一艘三體水翼帆船出現在了遠方,海防巡檢傳來了消息,大明南洋水師援軍,共計六千人,已經抵達密雁港,為殷宗信征伐掠陣。
這是殷宗信的底氣所在,他背后是一整個大明!
三天后,伏波營、乘波營出現在了宿務列島,殷宗信站在甲板船頭,看著海面,面色有些古怪的說道:“好膽!小船克大船?英格蘭人胡說八道,這些夷人還真的信了。”
顯然,對于殷宗信的討伐,宿務諸夷選擇了正面應對!
意圖用所謂的狼群戰術,擊退呂宋水師。
英格蘭人說他們用小船克大船,贏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但事實是,狂暴的大西洋風暴,贏了不可一世的費利佩。
俞大猷在松江金澤園創立水師和水師學堂的時候,不止一次說: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
比的就是堅船利炮!
海戰很快就開始了,硝煙在戰場上彌漫,狼群戰術有點效果,因為小船更加靈活,導致大明水師的火炮,命中率不高,幾次齊射,只打掉了對方兩艘小船,這給了宿務諸夷莫大的勇氣。
但很快,這些夷人就知道他們錯了。
因為在海上,大就是好,多就是美,大船就是撞,也能把小船撞沉而毫發無損,而且接舷戰,小船天生劣勢。
高打低,打煞筆。
夷人根本爬不上大明高高的船舷,而大明軍在船上不停的攻擊,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最重要的是,戰場的主動權,牢牢地把握在大船的手里,各種火油、金汁、鉛子兜頭蓋下,夷人毫無應對手段,而且至關重要的是,大船想什么時候跳幫,就什么時候跳。
在火器、重炮沒有完全普及、重炮精準度不太高的情況下,在海戰中,直接用火炮擊沉敵方艦船,是相當罕見的現象,這就導致了戰船其實就是海上活動的城堡,而非單純的交通工具。
跳幫是堡壘攻防戰中的登城戰,是奪取船艦控制權,獲得最終勝利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