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兒子房遺愛娶了高陽公主,高陽公主和玄奘徒弟辯機私通,這點丑聞,傳遍了天下,房遺愛這帽子戴好,被人笑話了千年。
自那之后,大唐的公主就很難出嫁了。
唐憲宗為自己女兒岐陽公主遴選駙馬,所有人的反應是‘皆辭疾不應’,等到唐憲宗為廣德公主擇婿時,發展成了‘衣冠多避之’;唐文宗的四個女兒都沒能嫁人,出家做了道姑。
皇帝要跟名門望族聯姻,而天下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在婚配這件事上,皇室、名門望族、普通百姓是一樣的。
大唐把這種現象叫做閨門失禮,就是進了家門,驕橫專制、蠻不講理、在生活作風上不檢點,還覺得理所當然,這些皇帝不能接受、名門望族不能接受,百姓之家就能接受了?
大明亂來,那大明就要再走一遍閨門失禮這個彎路了。
沒必要再走彎路,生產力達不到的時候,搞這些有的沒的,只會把大明搞沒了。
姚光啟寫了很多,比如生產資料歸屬、生產關系改變等等,這些都是萬歷維新一直在念的經。
想多生孩子,好辦,生產資料再分配,生產關系更公平,分配制度更加合理,讓人們對未來飽含希望,就可以做到,這需要漫長的時間,一點點去建設制度,遠沒有愚民來的直接快速。
很麻煩,也很危險,既得利益者也很難對付,要是那么容易拿捏,歷朝歷代的變法,就不會以失敗為主了。
念經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很多經,念起來對個人而言,也有些危險,比如階級論第三卷斗爭卷的經,姚光啟的身份就暫時念不得。
姚光啟除了念經之外,給出的具體辦法,非常有意思,他給的辦法是:發房子。
姚光啟、王謙、李樂、申時行這些出身松江府地面的官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思考問題往往更加向物質層面考慮,也就是衣食住行。
申時行、王謙要用衣食住行對抗權力、金錢對官僚的異化,用松江棉紡官廠來對抗棉紡行業壟斷資本這個龐然大物。
從物質的角度出發,解決問題,而不是從心性、道德等方面去解決問題。
發房子,先在官廠試行,官廠本就是發住宅的,不過發的沒什么太好的章程。
不婚、新婚不給房,生兩個孩子,就給一間房,但關系是租賃,生三個孩子,租賃全免,四個孩子,則將房契交給匠人夫妻。
“發房子。”朱翊鈞看著面前的奏疏,眉頭一挑,姚光啟這顯然是邪招。
大明官廠分配官舍,鬧出了不少的亂子來,王崇古、王家屏等工黨在各個官廠,營造了不少的萬戶園,專門發房子住,但是如何分配,一直沒什么太明確的章程。
現在,姚光啟給了一個章程,兩個孩子的匠戶,優先給房,四個孩子,房契到手。
之所以要在官廠推行,其實是為了政策更加平穩的落地。
官廠給官舍,主要目的是獎勵生產,對于官廠而言,房子主要是建筑成本,這東西在當下也不是特別昂貴,一間小院,建筑成本也就三銀不到。
姚光啟給這個辦法,理由也非常簡單,要把福利給到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群體,而不是那一群不事生產,只想要侵吞公利的敗類。
愿意做多個孩子的父母,是一種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群體的表現。
朱翊鈞忽然想到了魏國公徐邦瑞,提議給京營、水師軍兵妻室月糧。
這個月糧分了四個等級,有媳婦的一個等級,有兩個、三個、四個孩子的各一個等級,有媳婦一個月一錢銀,四個孩子月給四錢銀。
一共四個等級的優待政策一出,京營、水師軍兵立刻引發了一股成婚的浪潮,執行了數年,到現在依舊是生機勃勃。
姚光啟給的辦法也是這樣的,給母親更多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