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和深翻兩本書,都強調了一件事,公平、公正、正義,是從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不要指望青天大老爺心善,普降甘霖,那是對明君圣主的幻想,真正的公平、公正、正義,都是斗爭中得到的。
不去斗爭,就無法獲得正義。
從浙江還田和鞏固還田的經驗和教訓去看,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生產關系的改變、生產資料的歸屬,真的不會從天而降,而是復雜的農戶、佃戶、地主、鄉賢縉紳、官吏之間的斗爭中,逐漸形成的共識。
而這個立意被剖析和解讀后,自然而然的引發了一個推論,這豈不是要鼓勵斗爭?
這種鼓勵會把大明導向何等方向,會不會讓穩定的大明不再穩定,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除了斗爭這個議題之外,還有就是浙江的變化,讓人們措手不及。
皇帝陛下在浙江推行還田令,是懲罰,是對仁和縣遭遇大火的報復,但陛下的報復和盛怒,似乎只給浙江帶去了短暫的苦難,而后就迎來了堪稱是輝煌的發展。
浙江擁有了整個大明最多的工坊、最龐大的匠人人口、如同江海一樣的白銀涌入、道路在變得四通發達硬化路面的路,冠絕大明,浙江能夠生產大明所有的貨物,甚至包括了皮草。
在浙東運河修通后,本來被認為不會有多少船航行的浙東運河,漕船頭連著尾,鋪滿了整個浙江。
這就有了另外一個自然而然的思考:是否要犧牲部分,即被還田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的利益,來換取整體的發展。
這里面有個難解的問題,今天可以犧牲這一部分人,明天就可以犧牲另外一部分人,后天就輪到自己了。
大明的風力輿論,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公公有理,婆婆有理,誰都服不了誰。
“天下困于兼并,還田,從來都不是什么犧牲鄉賢縉紳,而是還債!這些鄉賢縉紳、勢要豪右手中累累血債,朝廷沒有代萬民追索他們的罪責,本身就是為了天下安定!”
“要我,就不要執行什么還田,討論什么時候還田了,而是均田!直接白沒侵占的田畝,將田土還給農戶!”大明著名自由派魁首李贄,站在太白樓,面色漲紅,舉著手奮力的道。
李贄覺得還田這種手段,還是太溫和了。
可考慮到陛下是繼承大統,均田這種手段,也確實不太合適。
李贄和另外一名江南大儒高攀龍在辯論,二人在風力輿論場上,可謂是針尖對麥芒。
尤其是高攀龍治學矛盾和階級論后,和在江南完全兩樣,言必稱矛盾,而且和多數意見簍子不同,高攀龍非常喜歡階級論,并且對階級論十分的推崇。
高攀龍認為階級論三卷,階級、分配、斗爭,是解決任何矛盾的不二法門,是治國之綱常,他覺得任何士大夫都應該精通矛盾,而任何一個官員,都應該精通階級論三卷。
因為深翻和翻身引發了一輪風力輿論上的沖突,李贄和高攀龍的觀點再次形成了區別。
“天下沒有掉下來的餡餅,還田已經是朝中拿出來的最好辦法了,不制造更大的社會風波,去改變階級之間的鴻溝,你的均田,我不贊同。”
“而且還田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也就是商品經濟初步形成,脫離了這個基礎去討論還田還是均田,沒有任何益處,尤其是對百姓而言。”高攀龍坐在椅子上,他并不激動,語氣平穩。
對于是否以部分人,即鄉賢縉紳為主的地主階級為代價,換來進一步發展,二人認為有必要的。
高攀龍和李贄最大的爭議點一共有兩個,第一個是李贄認為應該均田,而非還田,而且他認為應該立刻開始推動天下還田,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一個府一個府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