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宋彰,就是交趾人。
永樂年間,為了完成對交趾的王化,啟用了一批的交趾人,結果這些交趾人,表現都很差,但沒人愿意說出來,直到宋彰逼反了福建百姓,朝廷才把所剩不多的交趾人,一起罷免了。
當時這一批交趾人,四處對人說:升龍不遜于應天。
就是說升龍城(交趾首府,今河內)一點都不遜色于大明的都城應天府,不少士大夫都信了,但去過升龍城的士大夫,都對這種說法連連搖頭。
別說應天府了,升龍城和腹地的縣城一比,都差了很多。
用當年交趾布政使黃福的話說:交趾來的土狗,沒進過城,胡說八道而已。
征伐之后,是否王化安南,這得看打的結果,但大明的西洋商盟,要的是峴港,這才是這次攻伐的主要目標。
戚繼光舉薦了陳璘和駱尚志,駱尚志回到大明后,前往南洋水師充任總兵官,就可以有效防止安南復辟的舊事發生了。
“那就依戚帥所言。”朱翊鈞思慮了片刻,戎事上,戚繼光的意見權重很高,他既然如此提議,自然有他的道理。
“今天在松江府鹿鳴軒有一場聚談,先生和戚帥有興趣去聽一聽嗎?”朱翊鈞說起了今天自己的行程,他打算親自去聽一場聚談,既然要去,自然是有值得聽的理由,因為這次的議題十分有趣。
“議題是:寓封建于郡縣。”
張居正一聽,坐直了身子說道:“何意?不會是看到了徐州府劉順之的成功,就覺得這種方式,是可行的,所以要封建于郡縣?”
地方官要始終面對一個矛盾,事上和安下的矛盾。
就像劉順之面對是否開閘放水,保漕運還是保民生的選擇,劉順之選擇了保民生,最終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并且久任徐州府。
如果覺得劉順之的經驗,可以推而廣之,甚至要在各州府縣搞封建,就是縣官、州官、府官世襲罔替,在張居正看來,就是顧頭不顧腚的異想天開。
整個大明,也就徐州府一個府這一個例子。
地方吏治敗壞的根本原因,就是州縣之敝,吏胥窟穴其中,父以是傳之子,兄以是傳之弟。
張居正反復提到的地方勢力封建化。
地方上權力完全血脈傳承,導致了地方勢力盤根錯節,以血親、姻親、干親、同鄉、同僚、同窗為紐帶,把持地方財政、教育、司法等等事務,朝廷命官,無論做什么,都不得不考慮地方勢力的意見。
這要是真的寓封建于郡縣,那才是國之不幸。
“左右不過是一場聚談,我們去聽聽看?”朱翊鈞站起來,發出了誠摯的邀請,聚談是思辨,對政策不造成任何干擾,朱翊鈞去看,也是瞧個熱鬧,看看大明士大夫們都在討論些什么。
“同去同去。”戚繼光樂呵呵的說道,左右閑來無事,天天釣魚也膩煩了,不如看看這些士大夫們又搞出了什么樣的新花樣。
“那便同去就是。”張居正也想看看這些江南士大夫們,到底想說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