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畫戟”只用于攻擊固定目標,無法對付時間敏感類目標。
此外,對海軍武器軍官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漢水”號上的武器軍官用了4個多小時,才完成工作,而此戰任務只是發射8枚“畫戟”。
要說的話,這是在檢驗潛射型“畫戟”的實戰價值。
在裝備了海軍之后,“畫戟”也就進行了幾次實彈測試,以及在聯合演習當中,裝上訓練彈頭進行了試射。
至于打擊能力,或者說是在實戰的高壓力環境下的作戰效能,那就說不清楚了。
當然,需要檢驗的,還有艦載型與艦載垂直發射型。
按照聯合部隊司令部的安排,海軍總共發射152枚“畫戟”巡航導彈,24枚從3艘攻擊潛艇上發射,48枚由昨天才趕到的2艘大型巡洋艦發射,另外80枚由航母戰斗群里的導彈巡洋艦發射。
按照計劃,除非聯合部隊司令部對作戰行動做出了調整,也就是下達其他命令,不然將在6日凌晨的0點發起攻擊。
0點剛過,“漢水”號就上浮到發射導彈的潛望鏡深度。
在10分鐘前,聯合部隊司令部下達了把攻擊時間推遲1小時的命令,只是沒有及時下發給潛艇!
0點2分,“漢水”號拋出了第一具導彈。
確實是“拋”出去,也就是使用高壓氣體,把裝載了導彈的密封發射箱從魚雷發射管里面推出去。
此后,發射箱將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到海面,并且讓導彈的助推器點火。
過程有點麻煩,不過可靠性很高。
在接下來的5分鐘之內,“漢水”號把另外7枚導彈射了出去。
射出最后一枚導彈之后,“漢水”號才收到由“祝世建”號發來的電令,得知攻擊行動已經推遲一個小時!
此時,聯合部隊司令部。
在收到了由“祝世建”號發來的,即“漢水”號按照原計劃,在0點整發射了導彈的消息時,丁鎮南很是無語。
這能怪誰?
按“祝世建”號發來的消息,在做安排的時候,因為沒有考慮到“漢水”號已經機動到戰斗群的南面,沒把負責聯絡的直升機派過去,所以沒有能夠及時的把進攻行動推遲的命令下達給“漢水”號。
此外,在這類戰術行動當中,還不至于使用超長波電臺。
導彈已經射了出去,還能追回來不成?
結果就是,在0點一刻,收到消息之后大約5分鐘,丁鎮南就讓通信參謀下達了攻擊開始的命令。
其實,之前的命令只是暫停攻擊行動,并且預估會推遲一個小時。
按照命令,作戰部隊都處于待命狀態,確保在聯合部隊司令部在更改命令之后能夠立即發起進攻。
這里面就包括已經升空,在哈立德國王軍事城北面空域待命的4架“攻-11”。
因為滿載起飛,所以這4架攻擊機在升空之后不久,就跟加油機會合,按照預定安排進行了空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