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紐蘭空軍的戰斗機前出1000多千米,攔截那些攜帶了巡航導彈的帝國轟炸機,顯然不現實。
不過,梵羅國卻非常重視紐蘭空軍提供的掩護。
往簡單說,梵羅國的戰略預備隊,以及主要的戰略反擊武器,幾乎全都集中部署在紐蘭駐軍的防區內。
正是如此,帝國空軍也高度重視該地區的軍事目標。
只是,決定南方次大陸戰爭勝敗的并不是帝國空軍。
前面已經提到,梵羅國太過龐大。
哪怕通過戰略轟炸,能夠徹底打跨梵羅國,也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這個威脅,最多是暫時得到緩解。
只要梵羅國還存在,威脅就不會消除。
要想消除威脅,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梵羅國,準確說是南方次大陸,回到受到布蘭王國殖民統治之前的狀態。
沒錯,就是分割成為幾十個土邦。
毫無疑問,要想在一場大戰當中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動用陸軍,打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地面戰爭。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針對梵羅國的核心戰略。
關鍵,并非部署在南方次大陸的地面部隊,即隸屬南方戰區,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之后,就一直駐扎在巴鐵的第24機步師,同樣不是本土西南地區的守備部隊,而是來自其他戰區的增援部隊。
說得更加直接一點,要想把這場地面戰爭控制在一個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就必須立足巴鐵。
把戰場限定在梵羅國的西北地區。
這里,不但有梵羅國的首都,還是梵羅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而且當今的梵羅國就在此誕生。
只是,對帝國陸軍而言,在該方向作戰的難度極大。
原因只有一個:該地區的北面是無極高原,以及緊鄰無極高原的帕繆高原,再往北才是帝國西北地區。
不要說帝國西北地區本身就人煙稀少,只是翻越帕繆高原就是天大的難題。
在第一次全球大戰期間,帝國寧愿在岡伽羅平原的東邊,也就是云霧河谷投入重兵,也不愿意在帕繆高原這邊開辟戰線,就是因為帕繆高原的地形太過險峻,根本就沒辦法投入大兵團。
即便到了現在,情況也一樣。
受到地形限制,帝國陸軍很難從本土西北地區出發攻打梵羅國的西北地區。
如此一來,也就只能選擇從巴鐵出發。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西部戰區的三大使命當中,就包括在必要的時候,派主力部隊參與攻打梵羅國的作戰行動。
在劃分戰區的時候,也有所考慮。
雖然南方次大陸劃給了南方戰區,但是巴鐵西邊的波伊國在西部戰區的轄區內,從巴鐵往北就是西北戰區。
可見,南方次大陸恰好處在3大戰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