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多的羊群,也能讓十幾萬大明士兵,數萬印度士兵,過上一個好年。
在春節之前,朱棣已經不準備開戰。大明的士兵抽調艱難,他不愿意拿士兵的生命,去硬碰一座堅固的城池。
各種火炮,投石機在赫拉特的城外被布置完畢,只等過完年,大明才會發動雷霆一擊。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終于跟北路軍聯系上了,得知鄭亨已經提前幾個月出發,并且現在已經在碎葉城備戰,他的信心更足了。
鄭亨十一月底抵達了碎葉城,他一邊積極地與周邊的各個部落進行聯絡,一邊派出了一個超過兩千人的騎兵隊伍,沿著河中地區東部的山區,艱難地向南行軍,建立完善的聯絡通道。
河中地區的中部,西部,被原本的西察哈臺汗國,現在的帖木兒國占領。
只有東部的山區,屬于東察哈臺汗國的地盤。兩個原本屬于一個汗國的大國,在這個時候,因為信仰和權力之爭,卻是真正的死敵。
在兩年前,大明就在東察哈臺汗國,也就是奕力把里的支持下,在他們的境內設立了一些據點。
但是東部山高路險,特別是帕米爾高原,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是難以逾越的死地。
不管是古絲綢之路,還是唐三藏取經,都是避開了這個地區。
哪怕大明陸續派了超過兩百個羽林衛學畢業的學生來到這里,想要尋找一條能讓大軍通行的通道,卻一直沒有成功。
水源和補給的問題讓大軍不能通過,但是綿延的山路并不能攔住物資豐富的細作的通行。
只要人數不多,帶上充足的物資,一些地方還是能通過的。
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終于在廣闊的無人區里面,摸索出了一條安全的通道。
當北路軍的細作從崇山峻嶺之間,來到了白沙瓦,讓駐守在這里的張信驚喜無比。
這意味著雖然艱難,但是南路軍和北路軍終于能夠聯絡上了。
在白沙瓦,張信和沐昕的麾下還有足足九千五百騎兵,他們已經在這里休養了半個多月。
而為了掩護這條通道,他們可以派上用場了。
南路軍已經暫停了攻勢,準備過年,北路軍的鄭亨還在拉攏更多的部落投靠,但是張信這邊,派出了以常福良為首的一衛騎兵,通過開伯爾山口,開始了騷擾戰術。
后世的阿富汗,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個貧瘠之地。
但是在這個時代,因為土地還沒有荒漠化,這里是中亞著名的牧場和糧倉。
帖木兒國一直格外重視對阿富汗的統治,北方的首都撒馬爾罕,南方的首都赫拉特,東方的貿易之都喀布爾,這個三角地帶,就是整個帖木兒國的精華地帶。
出了開伯爾山口,就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貿易中心喀布爾。
常福良的兵力有限,他沒有針對城市的意圖,甚至沒有進行劫掠,只是在野外進行騷擾戰術,讓那些部落都退回城市周邊。
沒有了草料,牧民們的牲畜就會死亡,這個冬天死去的牲畜越多,來年他們的勢力被削弱的也就越大。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探明帖木兒國中部的道路。
大軍要一路向北推進,如果不能掌握帖木兒國的地形,將會對行軍造成巨大的影響。
以往的歲月里,雖然大明和帖木兒國一直沒有斷了聯絡,也經常互派使節,這些使節也知道大部分道路。
但是沒有路牌,沒有建筑的年代,還是在草原,戈壁灘上,許多道路都是隨著季節的變化的。
除了備戰,鄭亨也在等待自己的兒子傳來的消息,他想知道,朱瞻基到底支不支持他在河中駐守。
如果支持,哪怕進度慢一些,他會注意維護跟每一個部落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