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手里藥碗,扯著嗓子比劃“治咳嗽的,我自己也在喝。喝藥,對,喝藥”
宮里派來兩位教規矩的女官是隔天早晨來的。
起先聽說應家借住大理寺官衙,兩位女官坐著馬車直奔大理寺,撲了個空。
幾位主官都在審訊中途,隋淼把人直接帶來應家位于“河童巷”的新住處。
馬車緩緩停在應家門口時,兩名女官捧出宮里教導禮儀用途的器具包袱,脊背挺直,肅然站在門邊,眼神里帶打量。
“這處便是應小娘子住處聽說家中立的女戶,家里一位母親,一位幼妹”
“正是。”隋淼上前敲門。
另一名女官打量擦拭得干干凈凈的門庭,滿意點頭“看著像規矩人家”
扣響門環的同時,隔門突然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咳嗽聲響,完全蓋住了叩門聲。
義母的嗓音隨即隔墻響起,扯著嗓子高喊“早晨端給你的咳嗽藥你咋不喝啊老人家好郎中配的上好藥方,不會坑害了你”
另一個中氣十足的蒼老聲音扯著嗓子喊“你說啥”
“喝藥”
“你說啥”
另一個清脆的嗓音加入進來。應小滿幫老娘喊話,母女倆扯著嗓子在院子里一起高喊“喝藥啊”
“”
門外的兩名女官耳朵被震得嗡嗡的,一個倒退半步,險些崴著腳;另一個差點失手掉了宮里帶來的包袱。
“應家平時都這么說話”
女官們大為震驚,彼此互看的眼神都不對了“這可如何領進宮去”
隋淼大急,趕緊解釋“平時都是好聲好氣的。只隔壁老仆耳聾,聲音小了聽不見,無奈喊話而已。兩位姑姑見面便知。”趁著短暫安靜的片刻,急忙上去敲門。
緊閉的木門拉開一條細縫,門里探出個扎丫髻的小腦袋,阿織看到隋淼便甜甜地笑了,回身喊
“嬸娘,阿姐,隋哥哥領著兩位好看的大姐姐來咱家啦”
兩位女官面色稍霽,各自捧著器具包袱,肅然跨進門檻。
吱呀一聲,西北角的窄門關閉。老仆捧著義母重新熱過的藥碗回自己小院。
應小滿和義母吃驚地上來迎接。
雖說被阿織喊為“好看的大姐姐”,兩名女官其實都已三十出頭年紀,在宮里做事多年,平時宮人見面稱呼為“姑姑”。
左邊個頭稍高、容長臉的,稱為“黃姑姑”;右邊個頭稍矮,鵝蛋臉的,稱為“紀姑姑。”
兩人俱出自太后娘娘的永寧宮。不茍言笑,三言兩語寒暄完畢,便開始教諭起入宮儀態。
宮里來人了不得,義母趕緊抱著阿織躲去屋里,生怕打擾了正事。
接下去的整個早晨,應小滿便在樹葉繁茂的梧桐樹蔭下,反反復復地萬福行禮,起身;再行禮,再起身
脊背挺直,目視前方,直行,轉彎,走路不能搖晃裙擺
紀姑姑將帶來的一支珍珠步搖插入應小滿的濃黑發鬢,又在她腰帶上系兩塊玉佩。
“剛才教諭應小娘子的行路姿態務必牢記。好了,往前行一段路罷。步搖若微微搖晃,裙擺不動,玉佩無聲,便算通過;若有大幅搖晃,玉佩叮當作響,就得反反復復地走。”
應小滿走了一上午。
玉佩叮叮當當響個不停。
無論倆女官怎么教,怎么喊錯了”,她自走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