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我等共謀重修龍首渠的渠線全圖,其中重涂的部分都是當津、橋梁等人貨往來繁密之處。”
李泰先敲著木板將地圖內容向眾人稍作解釋,然后又說道“我是這么想的,如今已非漢時,鄉中德義更新,故渠新造,如果仍以故名稱之,難免不足彰顯今時德功善果。
所以渠橋堰井各自分段,以鄉里參事德義高深者進行命名。并不是夸艷鄉里,只是想讓今時后世鄉人知道所享何人德惠。吃水不忘挖井人,張揚善舉,才能讓鄉情更美”
眾人聽到這話,又不免激動起來。
名與利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畢生追求,將自己的名字冠于某些鄉里長久存在的標志物上,讓鄉人們口口相傳下去,無疑是大大戳中了這些鄉豪們的興奮點。
這樣的情況往年也有,但能獲得這一待遇的鄉土豪強卻不多。也正因此,當李泰提出這一方案的時候,在場眾人無比點頭附和,各自容光煥發,已經忍不住開始幻想自己名號冠于鄉里地表的場景。
“郎君此言大善,不愧名門俊才我們這些鄉士見識短淺,只能見到修渠益耕,卻是預想不到還有如此彰顯鄉情教化的善計啊”
聽到商原趙黨長如此夸贊,李泰卻覺得有點別扭,這話是不是在說還得是你們啊、還得是你們這些世族膏梁能把沽名釣譽玩出花來
又有一人舉手發問道“請問
李郎,渠橋堰井畢竟數少,但鄉里參事者卻多,何者可名、何者不可,能否確鑿言之”
眼下參與渠事的鄉里人家,包括在場這些人已經有了四十多家,但李泰重筆標注出的地點卻只十幾處,凡所與事人家肯定是會有一大半輪不到這待遇的。
李泰就等著這句話呢,聞言后便笑語道“義無高低,功有深淺。今年渠事完畢之后,我會整理鄉義功簿,再請鄉士推舉鄉賢耆老幾員,一并參詳推舉,務求眾望所歸”
把這件事壓在渠事完畢后再進行,一則鼓勵大家卷起來,只有多作貢獻,才能更有勝算。
二則李泰也需要一個控制人心的把柄,事情了結之前,誰也別想給我正幺蛾子唱反調
有關渠事的鄉律規令和人事框架,李泰暫時想到的只有這么多。接下來細節方面的充實補充,便先不作討論,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了。
眾人經此一番討論,也都大有收獲,知道李泰趕路疲憊,于是便各自起身告辭。
送走了這些鄉豪之后,李泰才有時間休息一下,一邊吃著晚飯,一邊聽到莊外還不斷傳來鄉人們喜樂聲。
略作沉吟后,李泰便又吩咐莊人們準備一些湯餅熱食,趁著鄉人聚集在外,招募一些鄉里閑人做一兩個月的短工,對莊園再作一番擴建。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