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郊,出現一支兩百多人的騎士隊伍,弓刀俱備,行止整齊。
世道不靖,哪怕京畿周邊都盜匪流竄,民眾們為了自保,往往都要結伴出行。但如此規模的精壯隊伍和武裝水平,還是并不常見,引得道左行人紛紛側目,猜測又是哪一位典兵大將奔赴京畿
隊伍中,李泰策控著宇文泰賜給的那匹河西良駒,感受到左近行人那敬畏警惕的目光,心情頗感歡快。
時至今日,他也總算是稍具出門耍威風的資本了,不至于再被人輕易的埋伏襲擊、追攆的狗一樣逃竄。
這一支兩百多人的隨從衛隊,還是以他家莊園中的部曲壯丁為主,并搭配了數名賀拔勝留下的精銳老卒擔任隊主兵長,日常訓練勤勉、方法得當,氣象已經頗為可觀。
至于隊伍所攜帶的武裝,則是近日從一些河東家族手中采買到了一批,弓刀鐵甲都數量不少,起碼不必再如之前那般拿尋常獵弓充數。
能采買到這么一批軍械,同僚裴漢和薛慎出力不小。大行臺雖然不嚴禁民間發展武裝,但成批量的購置軍械武裝,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就連賀拔勝的部曲們在主公去世、不再參與一線的河防軍務后,前所配給的甲刀軍械都要歸還行臺。
李泰一次性的采購了五百張勁弓、五百柄佩刀,制式的馬槊和兩當鎧各百,這都是他莊園現有的生產水平所達不到的。一般鄉豪武裝也都鮮少作此大規模的采購,價格同樣不菲。
也是得益于之前李穆前往墨曹官署威脅那一通,結果李泰在臺府毫發無損的不受影響,讓同僚們意識到大行臺對他的賞識只怕還要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有了這樣一個絕對的背景靠山,待遇自然不同。當李泰提出要購置一批軍械的時候,裴漢、薛慎兩人也都熱情回應幫忙聯絡。
這一批軍械也都定價公允,沒有溢高來賣,且品質不低,雖然搭配了一部分舊物,但也保養得宜、并不影響使用。
但即便如此,李泰目下的儲蓄也遠不足以支付這一筆數量不小的資費。
他莊園效益雖然不俗,但開支也大,龍首原上的莊業還要持續投入,又多了兩千多名賀拔勝的部曲要供養,更不要說還有鄉里渠盟那一攤事務,的確是沒有太多的浮財儲蓄。
河東那些家族之所以肯賒貸給他,準許他分批付款,除了裴漢、薛慎兩人作保游說之外,大概也在于他們挺看重李泰的潛力。
總之,李泰手頭剛剛寬松一些,轉又背上了一筆雖不沉重、但也數量可觀的債務,這負債運營的簡直無縫銜接。
部曲們武裝起來,當然不是為的出門游逛耍威風,以戰養戰是通行古今的至理。
單憑眼下種田運營的規模也實在不足以支撐更大規模的武裝擴充,所以在背上新的債務后,李泰也是迫切的想找人干一架,殺人奪寶搶物資。
這一次兩百多名部曲跟隨前往長安,也算是一場行軍武裝拉練,李泰還在幻想會不會有不長眼的京郊匪徒攔路滋擾、讓他小試牛刀之余還能賺點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