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大宅里,崔訦已經前往官署辦公,但崔謙卻在家里。
“阿磐,你這小子可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如今朝中議論你的人可是不少,你為大行臺編制的臺府考成之法構思驚艷,朝野許多人都在感慨大行臺又收納一員賢良才士啊”
崔謙見到李泰便指著他笑語道,也為李泰能夠得到大行臺的賞識而高興。
李泰聞言后便笑笑,稱他才士可能有,但若說賢良則就有點虛夸了。
如今的西魏朝廷仍然不乏擁躉,他搞的那個考成法對朝廷而言絕對不是什么好事情,只是加強霸府的權威。朝廷之中自然不會欣賞,說宇文泰又搞到一名助紂為虐的干將倒是更可信。
彼此略作寒暄,李泰便講起李虎邀見他的事情,李穆的前事自然也一言帶過。
“把隴西公的書信給我看一看。”
崔謙在聽完后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先將李虎的來信瀏覽一番,然后又沉吟片刻才開口道“隴西公邀見阿磐,應該不是為的門戶內事。他是北鎮元老、自有存立之本,我等門戶虛榮補之有限,無謂脅迫結怨。”
李泰聽到崔謙這么說,也忍不住思考起來。
他是因李穆之事先入為主,也因為知道李唐冒籍隴西李氏的緣故,下意識的覺得李虎此番邀見可能也是為了跟他做親戚。但若深想一層,這個可能的確不大。
高平李氏三兄弟既是宇文泰的親信,又是關隴豪強,隴西李氏的名望對他們是有不小加成的,無論在霸府還是在鄉土。
但李虎則不然,他出身北鎮且資望深厚,從很早開始就是賀拔岳的左膀右臂,隴西李氏的家聲對他勢位的加成其實微乎其微,搞不好甚至還有可能會有反效果。
畢竟六鎮起義的根源還在于階級矛盾,北鎮武人對于漢人世族其實不怎么感冒,甚至還有些反感和仇視。李泰能與賀拔勝和若干惠建立不錯的私交,跟隴西李氏的名望也沒有太大關系。
李虎本身沒有大肆團結關隴豪強勢力的需求和資格,家族轉型同樣言之過早,是不是隴西李對他而言意義不大。
意識到這一點,李泰心里便更疑惑,你又不想叫我大叔,喊我去干啥
“阿磐你之前同隴西公可有什么交際往來”
崔謙想了想之后又發問道。
“對于隴西公,我也是只聞其名。去年櫟陽大閱時,倒是有機會偶見一面,但因當時陪同太師,便避開未見。”
李泰講到這里,便又猜測道“莫非此次邀見,是與故太師有關”
“太師的確舊事曾負,但他縱有積怨,也不該尋你這少輩見責。太師歸后,與隴西公的確是疏遠許多。但隴西公對故太傅二息卻仍關照有加,若是因此二子,阿磐你再想想是否有這可能”
聽完崔謙一番分析,李泰也漸漸有所明悟,可能真的是賀拔經緯這兄弟倆對他有什么想法,但又究竟是什么事不能當面對話、還要請李虎出面
“既然不是門戶內的滋擾,倒也不必更作擔心。見上一面,也就一切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