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的實際財富水平還是有很大水分的。各類物資價值雖然很龐大,但本身并不是可以直接用作流通的交易媒介,而且由于總量極大且用途狹窄,一旦大量的拋售變現,必然會打底行情。
這里就得說一句,寺廟在古代真的是最有經濟頭腦的一個群體,許多先進的金融和市場操作都是發源于寺廟。
李泰之所以能在弘法寺中抄沒到這么多的高端奢侈品,就是因為寺廟要捂盤托市,并且創造宗教尋求。他們控制著大宗的物資,一點點的向信徒出售,長久的收割財富。
稀缺性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市場的需求度則來自沙門大昌的宗教環境,所以這些物料的價格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要為信仰買單。
李泰自己要對外出售的話,實際的所得是遠遠達不到理論上的價值,所以要作變現便也需要一個手段包裝,以期縮短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要不然,搞所寺廟”
這也不是他偶然的念頭,很早開始就有類似的想法。畢竟寺廟搞錢那是真的快,現在又有實際的銷贓需求,李泰也就認真思索起來。
首先這座寺廟是不能在關中搞的,關中的宗教勢力也有各自的區域范圍,不交保護費的話,是很難搞起來。花錢的事李泰當然不干,更何況他還要點逼臉,不想給人留下一個崇佛佞佛的形象。
如果要避開關中,那眼下他的觸手能夠伸到的邊遠地區就是陜北了。要在陜北搞的話,那思路就可以更放開一下,陜北地廣人稀,能夠吸引到的信徒主要就是稽胡。
那么,搞一個劉師佛大廟對稽胡就有天然的吸引力,既能在那些稽胡豪酋處摟錢,還能增加一個羈縻和管控手段。
至于說朝廷將劉師佛劃為淫祀偽信,也不是為了傷害你們的感情,而是要規正你們的信仰。我給你們建座大寺打個樣,你們以后就來這里拜,不要自己瞎搞的亂七八糟的。
反正借此搞的肅清行動、錢都已經收到手了,那也沒有必要再繼續維持下去。
朝令夕改傷害的是朝廷的威嚴,跟霸府、跟我李大都督都沒有關系,只要肯交錢,你們就可以繼續拜,我這里連禮佛的物料都給你們。
李泰倒不因為出爾反爾尷尬,畢竟食言而肥,只要能吃飽、還管那些,更何況大家也不知道之前的事是他挑頭。他未來要在陜北立足發展,也得注意對稽胡勢力的分化統合,所以這件事是真的有搞頭。
他這里盤算著等到長安城這場風波過去,就跟宇文泰提議在洛水中游的凋陰建一座劉師佛廟,并設置一座防城在附近。到時候一手佛經,一手鋼刀,就問那些稽胡部落挑哪樣,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