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朝廷中由長孫氏發起的這場風波,相涉人等并非人人都像李泰這樣有恃無恐、還有心情盤算自己的小日子。
柳敏近來就很焦慮,這日入鄉拜訪李泰,前后隨從幾百人,且多攜帶弓刀,明顯是擔心會被長孫家襲殺于途。
前莊人跡雜亂,李泰也并沒有外出迎接,只是站在谷口等候。柳敏行進此間,這一對難兄難弟不免相見唏噓。
李泰還有幾分照顧柳敏情緒的刻意作態,柳敏則就是真的一臉憂色,須發都亂糟糟的全無儀態可言,見到李泰時未語先嘆。
“眼下情勢不比尋常,柳郎中有事著員來告即可,實在不必犯險親行。”
聽到李泰這么說,柳敏又嘆一聲,繼而一臉苦澀笑容道“我已經因為德行低劣、不堪郎官之任而遭奪前職,伯山你可要換個稱謂了,名字相稱即可。”
說話間,他從身后牽出一個年紀六七歲、有些怯生的幼童,板著臉著其向李泰見禮,并向李泰介紹這是他的幼子名叫柳昂。
行入谷中,當見到大行臺派駐此間保護李泰的臺府帳內甲員時,柳敏眼神中不由得閃過一絲羨慕,但也沒有多說什么。
來到別墅堂前,李泰抬手召來正在院子里戲耍的若干鳳和李雅,讓這兩小子拉著那小柳昂去別處玩耍,自己則將柳敏請入堂中坐定。
“我家太尉公也慘遭奪職,長孫氏這一波報復也真是洶涌嚇人。我今被主上禁足鄉里,與兄事中難為呼應,實在是抱歉。”
能讓人在逆境中得所安慰的,永遠都是告訴他你還不是最倒霉的,柳敏官職遭奪誠然不幸,但跟高仲密的太尉之位遭奪相比,倒也不算最可憐的。
果然柳敏聽到這話后,也將愁容稍作收斂,轉過來安慰了李泰幾句,然后才又說道“今次來見,是向伯山你辭行。前事行使失職,更將紛擾引入臺府,幸在主上仍存憐惜,著我歸鄉任事、將功補過。”
講到這里,他又有些羞慚的說道“前事若非我來求請,伯山你本也不必牽連事中。事情因我而起,我今卻要臨陣脫逃,實在羞于再與伯山相見,但想到此去未必還能后會有期,所以厚顏入此、當面辭行。”
李泰自不覺得此事受柳敏牽連,反而還大感受其帶挈,才能獲得這個中飽私囊、大發橫財的機會。長孫家寺廟雖然是柳敏帶人去攻打,但也是李泰攛掇的。
現在柳敏被剝奪官職、發遣回鄉,李泰還樂呵呵的在鄉里盤點收獲,本身已經悲喜殊異,再聽到柳敏這么說,一時間也不免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人生困厄難免,柳兄你本就是逆境奮進的勇士,此世已非二三勛門決斷大勢的舊時。守此精忠許國之志,風波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