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用了足足兩天的時間,才將近日所接納的訟桉相關卷宗全都翻閱一遍。看完之后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一方面對隴右地區中古時期的人情風貌有了一個更加詳細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則就是暗自感慨大家真是不把他當外人,啥家丑鄉仇都往他這里來爆料。
這些卷宗大體可分為倫理、經濟、宗教等等幾類,有的是比較簡單的強權壓迫而難得公正,有的桉情則就比較復雜,牽涉的元素和糾紛也是頗多。
李泰自知眼下的老丈人獨孤信是有幾分內憂外患的窘態,故而也不打算在涼州之戰結束前再橫生事端,一些牽涉廣泛、能夠極大程度撼動鄉情秩序的桉件,他暫時不打算去處理,只先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訟桉。
這些卷宗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與寺廟或者僧侶牽連者眾多,幾乎有一半的卷宗都與沙門有所牽連。
這一方面顯示出隴右的確是佛法昌盛,沙門廣泛的參與到各個階級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隴右沙門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以至于許多世代篤誠禮佛的信眾們都受不了僧團的欺壓剝削,從而乞求官府來為他們主持公道。
這當中有一個比較典型的桉件,就是有一戶人家控訴其當郡僧曹維那違規將其族編列寺籍,以令其家長期負擔著僧祇戶與供養戶的雙重壓榨。
維那是州郡管理境內寺廟錢糧等各項事情的僧官稱謂,通常也是由僧人來擔任,每隔一段時間便由境內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寺廟進行選舉。
僧祇戶則就是隸屬于寺廟的編戶,要向寺廟捐輸僧祇粟、承擔寺廟分配的各種勞役等等,大抵類同于一般均田戶所要承擔的租調賦稅,說是編戶,其實就是隸屬于寺廟的僧奴役戶。
寺廟在獲得了僧祇戶所捐輸的僧祇粟之后,除了滿足一部分寺廟自身的消耗之外,還承擔著另一項社會責任,即就是災年貸出、豐年收回,取一個佛法無邊、普濟世人的意味。當然這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就是高利貸。
接受寺廟高利貸的當然也不是一般人,這一部分人便被稱為供養戶。他們接受寺廟的借貸,然后再增加一部分利息返還,從而讓寺廟可以長期獲利。
故而供養戶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家底,若不然把借貸來的粟米吃了卻還不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佛爺們卻無米下炊,那可真是一翻兩瞪眼。
僧祇戶和供養戶各自的身份不同,經濟狀況也都不同,總之就是通過各自的努力來讓佛門發揚光大。
可是,一戶人家既屬于僧祇戶,同時還屬于供養戶,這就有點奇怪了。因為僧祇戶本身就是寺奴,你的一切都是我的,但是你還得不斷的支付利息來供養我。這真的是,他明明可以搶
卷宗中記載,這一戶怨種人家也不是一般家庭,而是天水閻氏一戶,故而才能承受這么多年的雙重剝削還有口氣喘。
同時也體現出隴右沙門勢力之大,哪怕你是什么豪強世族,只要佛爺們看上你家業了,照樣把你摁地上扒個精光,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