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雄渾的鼓聲震得人耳中發脹,臨川王府中群徒心內情緒的翻騰卻比耳邊的聲浪還要更加的激烈。
就在不久前,府外的唐軍軍士將震州刺史沈恪引到圍墻下方來,通過沈恪的一番喊話,他們才知道自己一眾人等被拋棄的內情。
盡管有許多人已經在心中確定了這一情況,可當此事的決策人之一站在他們面前將真相公布出來,這些人心底仍是不免涌起了一陣一陣的悲憤絕望。
他們全都是聽從了臨川王的號召才聚集在此,滿腔熱血斗志的誓要保家衛國,結果當危難真正降臨的時候,被他們視為江東救世主、誓死追隨的臨川王竟然直接拋下了他們!
王府中不乏人盡管已經有所預料,但卻不肯去面對,而今沈恪這個臨川王的左膀右臂就站在墻外,站在唐軍一邊向他們喊話勸降,無疑是將這殘忍的真相當作鋒利的刀子,一次一次的穿刺他們的心扉!
“大唐王師仁義恤眾,當此大勝之勢,仍肯勒馬懸刀、招撫爾徒。你等眾鄉人切勿再執迷不悟,盡快離府、棄械來降,各自歸戶方是正計!”
面對著墻內眾鄉徒們或悲憤或驚詫或鄙夷的眼神,沈恪心中也是復雜到了極點,然而眼下的他根本就沒有選擇。
哪怕他自己想要捐身成仁,也要考慮上千名族人家眷和部曲門生們的生計禍福,在眼下唐軍已經掌握了大勢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低頭順從唐軍的要求。
退一步講,眼下留此有用之身,等到春汛到來,臨川王再率領會稽師旅北上發起反擊的時候,也可以再趁機召集發動鄉曲進行接應反抗。可如果只是耿直不屈,非但無益于當下局勢,后續也再沒有去扭轉局勢的可能。
沈恪一番喊話確是摧毀了府中許多鄉徒們的心防,在其一番喊話勸降之后,原本還在府中頑抗的鄉徒們盡管心中還有不甘與驚懼,但也都陸續選擇棄械出降。
王府外的圍擋設施被暫時放開,用三通鼓聲給府內群眾思忖權衡并作出取舍。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對于王府中仍在據守的群徒而言,其實也只剩下了出降一途才可活命,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鄉徒猶豫不決,因為他們擔心唐軍出爾反爾,將他們詐出王府之后再痛下殺手。
畢竟在他們過往所接受的訊息和認知當中,早已經對北虜形成了刻板印象,這些人殺入到江東來,只會是無惡不作,所以才要誓死抗擊。哪怕現在已經無力抗擊,可是唐軍罪惡的本質就會有所改變嗎?
人的觀念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尤其這些人之前可是為了腦海中的觀念而甘愿付出生命為代價來進行抗爭,哪怕血淋淋的現實已經擺在了他們的面前,仍然還是難免遲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