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這些行動的同時,也順便將吳興境內所活動的土匪強盜給肅清了一番。有的情況下,這二者本來就是重合的,也可以稱得上是一舉兩得。
行動進行的如此順利且效果顯著,自然少不了那些歸降的吳中鄉徒們的鼎力支持。而這些人在參加相關行動的時候,對于唐軍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作風也是感受頗深。
過往在他們的印象中,唐軍是殘暴不仁、無惡不作的,一旦入鄉便是吳中鄉人們的滅頂之災。如今看來,一部分人的確是遭遇了滅頂之災,但大部分的普通鄉士但凡不刻意的與唐軍為敵,唐軍將士們便對他們做到了秋毫無犯。
捫心自問,甚至就連那些吳中鄉徒們自己手握刀槍的時候,怕也做不到如此紀律嚴明,總要忍不住為了自己的方便與貪欲,而對鄉里有所損害。
隨著一起行動的時間多了起來,彼此也漸漸熟悉,便有一些吳中鄉徒忍不住詢問這些唐軍軍士們何以如此固執呆板的遵守軍令。
須知就在攻破那些豪強莊園塢壁后,當看到莊園內所繳獲的各類財物的時候,那些吳中鄉徒都忍不住想要竊取私留一部分。當見到一些不在目標名單上的豪強莊園修建的非常氣派時,那些鄉徒們也不免幻想若能攻入其中,收獲必然頗為豐厚。
然而這些唐軍軍士們卻鮮少私藏繳獲,哪怕是在行動過程中難免會對戰利品有所消耗,也都會清楚的記錄下來,并將戰利品收集上繳。至于那些不在目標名單上的莊園村邑,哪怕看起來再怎么氣派殷實,唐軍軍士對此也都視而不見、過門不入。
面對此一類的疑問,唐軍軍士們往往便笑語道:“人誰不貪利?我等之所以恪守軍規,那自然是守規不逾對我等更加有利!戰場濫取財物,任你拾取,又能私藏多少?更何況如今仍在征途,太多財物攜帶身畔,既不便行動、不便作戰,入陣之后還引敵來攻,錢財性命一并遺失戰場上……”
唐軍的犒賞標準之豐厚,是這些吳中鄉徒們所難以想象的。除了基本的攻城略地、殺傷俘獲等戰功之外,凡是戰場上所繳獲的物資,還會折算成錢帛物資按照比例返賜給諸軍將士,受賞者以一營為一單位。
換言之他們在戰場上的繳獲就屬于一營將士們所共有,誰如果私下截留藏匿,就等于是損害了全營所有將士的利益,除了本身行動作戰不便之外,還會受到全營將士們的鄙夷唾棄。而這些人就是在戰場上并肩作戰的親密戰友,如果在群體當中受到了孤立,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死亡了。
“唐皇如此厚待功勛之士,怪不得能讓上下用命、力克強敵!如此恩恤勇士,天下誰能為敵啊?”
在聽到唐軍將士們的講述之后,眾吳中鄉徒們也都不由得一臉艷羨的感慨說道。之前他們對唐國充滿敵視仇恨,如今卻恨自己不是唐國子民,心志的轉變可謂是非常的徹底。
“這還不止呢!我朝奉行均田,耕者俱有其業,只要編戶列籍,便能得享田舍。若是能為諸府勛士,則肥田美業俱能量授分享,幾場大戰下來若能僥幸不死并還有功,肥鄉良田十幾頃足以安身立命、耕織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