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唐軍將士在聽到吳人們的感慨議論之后,自是更加的得意,并且也對這些吳人們激勵說道:“你等鄉徒能早早的歸順王師,也算是有福。只要能夠勤懇用事、積功積勞,來年若在吳中創建軍府,你等必能列身府中,日前所收繳的那些豪強宅業,也是要優先發授給你們的!”
“天下還有這種美事?我等只要勤懇用命,來日就能分得大宅肥田?”
眾吳中鄉徒們聽到這話后,頓時更加難以置信的瞪大雙眼。
南朝歷代政權雖有更迭,但是卻一直沒有進行大范圍的均田改革,土地尤其是肥美的田產,一直都是集中在權貴豪強們的手中,吳中雖是魚米之鄉,但是土地集中的情況也尤為嚴重,因此若能獲取一塊良田美業傳家,對這些鄉士而言不啻于人生終極的夢想。
在得知唐國竟然有軍功授田這種豐厚至極的規令之后,這些吳中鄉徒們的激情再次被引爆出來,恨不能挖地三尺將那些對唐軍懷有敵意的豪強都給挖掘出來。更有人覺得只在鄉里肅清人事功勞太小,于是便紛紛請纓前往前線作戰。
由于眼下還在戰爭時期,唐軍也并沒有直接在吳興當地建立起什么統治秩序,在鄉里人事肅清大半之后,若干鳳便分遣將士守于各處,確保后勤道路的暢通。
此間民生秩序還未重建起來,自然也就談不上宣達什么政令改革,可是軍功授田相關的內容卻已經流傳了出去。
所以一時間前來投奔唐軍的吳中鄉士越來越多,有的甚至父子兄弟齊齊到來,單單在若干鳳所駐扎的吳興郡治烏程城外,此類民眾便多達上萬人。其他各方則還有聞訊更晚的鄉人,正自晝夜兼程的往烏程奔來。
吳中鄉情如此熱烈,一時間竟讓若干鳳有些苦惱。眼下唐軍還是借南陳朝廷的名義在江東活動,而且眼下戰事還沒有告一段落,總不能甩開南陳朝廷、直接在吳中建立起行政統治。
所以眼下他也只能暫時對這些鄉人們進行安撫,同時傳令后方速速安排文吏官員南來,并且通知前線作戰的史寧,若能突破錢塘江、略定會稽,那么就可以立即在吳中宣達政令、重建秩序了。
屆時就算南陳朝廷有什么異議,大唐既有武力優勢、還實際占有三吳之地,并且又獲得了民心擁戴,對于南陳朝廷的態度自然可以不予理睬。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