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蒨本意就是在刁難侯安都,自然不可能輕易聽其勸說,仍是固執己見的表示要往別處征召義師,從而反攻吳中。
侯安都自然不愿讓陳蒨離開會稽,尤其是往更后方而去。
如今會稽乃是與唐軍交戰的最前線,他也需要陳蒨來統合境內民心人情,一旦陳蒨去往其他方向,那侯安都所部人馬就被頂在了最前方,陳蒨幾時殺回、又愿不愿意殺回來,可都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大王若當真急欲反攻,亦不需轉赴他處調集人馬,會稽此方兵員足使。轉去他方既有舟車之勞,況諸方豪強戀巢畏敵,恐怕也未必會聽奉征調。”
他這里苦勸多時,都不見陳蒨回心轉意,索性便退而求其次的表示可以派遣會稽兵眾以幫助陳蒨進行反攻的計劃。
這正是陳蒨想要的結果,但他還是一臉猶豫為難的表示侯安都守住錢塘防線已經是勞苦功高,恐怕沒有余力再去承擔更進一步的作戰任務。
侯安都自是被其撩撥得滿腹焦躁,但為了能夠穩住陳蒨,只能一再表態此間兵力足夠承擔這一任務,連連拍著胸口保證一定不負此計!
眼見侯安都已經完全被繞了進來,陳蒨這才將自己的真實意圖給講了出來:“反攻吳中,事需慎重,一定要務求一擊必中,以免情勢再生反復,若為唐軍逼退,非但謀事不成,反而還會暴露吳中孤忠之士。故而執行此事者,必須是首屈一指的勇猛驍將。
蕭摩訶之前與敵力戰,將唐軍卻于城外、難能寸進,當真勇猛至極。不如今便遣之潛入吳中,聯絡鄉士,且將諸鄉士家眷接應南來,使諸忠義之士再無后顧之憂,可以臨敵死戰!”
侯安都這會兒滿心都是要穩住陳蒨、讓其安居于此的想法,聞言后倒也不疑有他,再聽到只是潛入吳中接應一部分人員南來,而并不是直接與唐軍發起戰斗,那自然風險更小,于是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如今吳中已經盡為唐軍所擁,其眾多配戰馬、機動靈活,耳目散布鄉里,若欲潛入敵后有所動作,亦需配以精騎。只不過會稽并無足夠良馬,此事還請大王體諒……”
陳蒨聽到侯安都還在打他麾下那些戰馬的主意,倒也并不感到意外,他此番作此提議,固然是希望能夠將錢塘防務抓到自己手里來,但同樣也是希望蕭摩訶能夠成功將鄉士家眷接應南來,如此既能回應那些鄉士們,讓他們保持抵抗唐軍的決心,同時也防備他們再有什么反復行徑,真正反攻之時能夠奮力殺敵。
所以侯安都所提出的這個條件也是正常所需要的,陳蒨既欲成事,自然也不會吝嗇的不肯借使馬匹,于是當即便表示可以分給侯安都五百匹駿馬,以供其部眾使用。
錢塘城中的蕭摩訶接到這一命令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明明他的任務是鎮守此城,而且還做得很不錯,怎么又突然讓他外出去接應吳中鄉士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