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洛陽之后,他便先了解了一番如今河洛地區的民生恢復狀況。最能體現民生水平的自然便是籍戶狀況,從數年前收復河洛之后開始便開始由洛州總管府領銜再造籍冊之類的事宜,到如今洛州地區有戶籍可以統計的民戶便達到了三十多萬戶,涵蓋生民將近兩百萬人。
當然這是指的整個河洛地區,而非洛陽一地。具體到當下的洛陽城,如今的在籍民戶也已經有了將近八萬戶。這數據固然還遠遠比不上長安城,但長安乃是經營多年的關中核心,洛陽卻是興復未久,便已經有了如此喜人的成績,也的確是可圈可點。
如果具體到地理區域之中,河洛地區較之關中無論規模還是潛力都要略遜一籌,八百里秦川經過充分開發之后,也是不容小覷的。
可若是放到整個天下格局來說,河洛地區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又要遠遠超過了關中,尤其是在跨地域的人員物資的流動上,當今天下最重要的幾個地域板塊與河洛之間進行聯系的便利性要遠遠的超過了關中。
李泰對于河洛地區的未來同樣很看好,不過如今的大唐已經先以長安為都城,并且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穩定運行的統治結構,貿然遷移到洛陽來的話,勢必會造成決策層面的秩序混亂與上下失調,而這非常不利于對新增領地的統治管理。
畢竟眼下的長安朝廷雖然有一定的不便,但也有其優勢,并不需要進行完全的否定推倒。而且李泰也并沒有什么沉重的歷史包袱,迫切需要擺脫所謂的關中本位,所以一切還是要立足于現實需求,事緩則圓,循序漸進的完成政治中心的轉移。
所以他此番來到洛陽,也并沒有繼續頒行什么河洛地區的大營建計劃,主要還是為了便于同淮南等地的溝通聯絡,配合江東征討事宜,親自負責將洛陽這里集聚的錢糧物資向前線進行輸送,以保證前線將士們給養充足、征服江東的戰事進展更加順利。
在對河洛地區的政治情況了解一番之后,李泰便開始專心于江東戰事的發展。他雖然有些遺憾自己不能親臨大江前線,由自己親自完成這一史詩級的成就,不過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真要選擇親征江東的話,許多事情反而未必就會像如今這樣進展順利。
畢竟他作為大唐皇帝,身上的政治象征意味太過濃厚,甚至超過了作為一個統帥的韜略運籌能力。所以如今的他更需要的能力是知人善用,而非事必躬親。
如今江東方面戰事進展順利,除了之前各種人事鋪墊比較充足之外,也在于所派遣的人都比較盡職盡責。但是這么大的軍事行動,如果想要徹底杜絕人事上的意外也有點不可能。
正當三吳平定的戰報喜訊送到洛陽的時候,另一樁意外事件的消息也同時傳來,那就是作為權景宣部將而東下的王僧辯之子王頒突然登陸建康城并縱火焚燒建康臺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