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用在朝堂上據理力爭道“此題目,出題之工整完善,明顯乃出自翰林院之手,也有傳聞乃說此題本就為翰林學士程敏政所作,特地鬻題給一些曾私下拜謁過他的人,以此來作為來年會試之用。還請陛下當朝查問”
一旁的程敏政也懵了。
我幾時泄過題目給別人咱扯淡還能扯得再離譜一點不
程敏政走出來道“陛下,此乃無稽之談,還請陛下明察”
當天是大朝,奉天殿內的人都在議論紛紛,本來聽起來很荒唐的事情,卻好像是在文官中一石激起千層浪,竟然很多人還覺得此懷疑是“有理有據”。
朱祐樘打量著內閣三人,問道“幾位閣老,你們認為呢”
此時朱祐樘的目的,其實是讓內閣三人出來定個基調,不要再傳播這種謠言了,別說朕沒定程敏政當主考,就算定了,這種事你能查出端倪嗎
再說了,明擺著的,主考有兩個人,朕先前還提過要在內閣中選一個主考出來。
會試是程敏政說考什么就考什么的
卻是李東陽在聽說這次考試的題目之后,暗自吃驚,因為很大程度上歷史上弘治十二年的會試,他也是主考,也就是說,這些題目有的是出自他之手。
最近他在看什么書,對什么有感悟,都會體現在來年會試的題目中。
偏偏有的題目,就好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蟲一樣,竟能準確命中,這讓李東陽開始懷疑會不會自家有人將他平時所看的書籍泄露出去,甚至還把他所看的四書五經的頁數,在哪停頓過,也泄露出去
否則怎可能會如此準確把握到他心中那個關注點呢
但李東陽也疑惑。
問題是,陛下也沒說讓我當主考,雖然內閣三人中,以我為會試主考的呼聲最高,估計另兩位也不會跟我搶。
可出題人,是如何做到洞悉我內心想法的
可怕
帶著諸多的疑問,李東陽就不可能直接對這件事袖手旁觀。
他代表內閣出來說話,進言道“陛下,會試乃大明選仕之根本,當杜絕民間鬻題之謠言,以正視聽。”
朱祐樘不由苦笑一聲。
這種沒譜的事情,你李東陽居然會覺得應該去調查,還要以正視聽
他不由打量了一眼程敏政,不由想到先前張周的話,心中暗嘆。
看來秉寬說得沒錯,這次選誰都不應該選程敏政當主考,因為他的出身和經歷,還有他在翰林院的派系,會對他很不利,現在考官都還沒定,就開始有人說他泄題,連內閣都認為應該查
禮部尚書徐瓊似對此有不同意見,他走出來道“鬻題之說,不過是空穴來風,主考未定,何以會有此等謠言若朝廷因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就要徹查,那朝廷的威嚴何在”
徐瓊算是出來講事實說道理。
可因為徐瓊本身就是張皇后的姻親,張皇后同母異父的姐姐,可是徐瓊的小妾,而當年張皇后被選為太子妃還有徐瓊在背后運作。
這也使得,徐瓊在正統文官眼中,就是靠走門路關系上位的人,再加上先前徐瓊替代倪岳為禮部尚書時,皇帝有意把聲望頗高的倪岳發配到南京為尚書,給徐瓊騰位置,這令他在普通士子中成為公敵般的人物。
他出來給程敏政說話,自然就會被人覺得是沆瀣一氣、出言包庇。
張朝用道“徐部堂,若無此事,何必要怕查呢只要派人去翻閱程學士平時所看的書籍,還有他家中的墨寶,不一清二楚”
程敏政氣得差點當場跳腳,質問道“就因為民間說這是我所寫的題目,就要去我府上查問,那可是明日有人說這是旁人所出的題目,就要去旁人家里搜查這還有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