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那邊很快有了結果。
在通稟過朱祐樘后,蕭敬親自到內閣值房來,將劉健請出去,二人在外談了一段時間后,劉健才回到值房內。
“怎樣”謝遷過去問詢。
劉健搖搖頭“已派人去過克勤府上,也去過翰林院,并未查到有用的東西。”
謝遷笑呵呵道“說來也是,這種事怎可能會留下紙面的證據怎么看,都像無中生有。”
大概的意思在說,事可以有,但證據不好找。
劉健打量著一直坐在那沉默的李東陽,問道“賓之,今日朝堂上,你為何會對克勤咬著不放”
這才是劉健最關心的一點。
一直等到東廠去查完了,確定程敏政不會再被查之后,劉健才問詢李東陽。
可以說,先前劉健只所以站在一個模棱兩可的位置,說沒意見,就在于李東陽給出的觀點讓他捉摸不透。
換了平時,劉健直接可以說不用查,這種事先不說有點扯,就算真有,上哪找證據去
豈不是無端興起讞獄嗎
李東陽面色十分慎重道“如果我說,那幾道題,有的曾在我腦海中盤旋過,也曾想過將作為題目,你們會不會同意我要追查的觀點”
謝遷笑道“賓之莫要言笑,這怎可能呢”
本來謝遷只當李東陽是在打趣。
可再仔細看李東陽的神色,謝遷臉上的笑容也僵住。
李東陽一臉嚴肅并不像是在開玩笑。
劉健道“若真是如此,賓之你該好好查查身邊人。”
李東陽順手拿起桌上一本中庸集注,將其中一頁翻角的展現給劉健和謝遷看,隨后道“這是我前兩日才看過的。”
“這”
謝遷過去看過。
李東陽翻角的一章,正應和大殿上所呈現考題第二場論題中的“君子中立而不倚”,也就是說,李東陽前幾日看過的內容,居然出現在那篇據說是程敏政所出的會試題目上。
劉健面色也顯得非常嚴肅道“這幾日,還有誰來過閣部”
謝遷回憶了一下,搖頭道“克勤沒來過,照理說就算是看過這一頁,也未必能出你心中所想的題目。賓之,你確是要出此題”
“大概吧。”
李東陽也沒給出準確答案。
主考官都還沒定,出什么題目,連自己都沒定數。
結果背后就有人幫他把題目出好了。
出得還非常恰當,很符合他心中的預期。
劉健嘆道“難怪你會當著同僚的面,說那番話,不過也容易讓陛下認為,你是在防備克勤。說起來最近幾年,他的仕途也不太順”
李東陽或還真沒有要去跟程敏政斗個你死我活的地步。
因為李東陽自己已經入閣了,就算在博學方面,他有點不服程敏政,但這種事以后也很難去比了,他身為大明朝的內閣大臣,也大抵明白要放下成見。
謝遷道“會不會有人算出的題目”
“嗯”
劉健和李東陽同時打量著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