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張皇后此時是欲哭無淚。
“陛下平時對我言聽計從,可自從那個張周出現,一切都變了,可偏偏還不能做什么什么都是天意、天機的,這上哪說理去”
張皇后現在心里是恨死了張周。
但回過頭一想,這事好像還怪不了張周,因為張周不過是個傳達天意的方士而已。
難道把張周給按下去,天意就能改變了
奉天殿午朝。
君臣簡單的禮數之后,朱祐樘也不廢話,當即便讓戴義將目前西北的局勢公之于眾。
“雖然韃靼在過去數日內,在九邊各處的襲擾不斷,甚至在遼東等處有朵顏部人馬大肆出兵的征召,但直到昨日午后,方有夜不收于偏頭關以北數十里外,發現有韃靼萬騎以上的隊伍出沒,隨后偏頭關各處土堡戒嚴”
“剛獲取的消息,韃靼已在昨日入夜之前,對偏頭關行襲擾之事,以火炮等做叩關之舉,沿偏頭關南北十余處土堡皆被毀,若韃靼腳步不停,或在今明兩日將偏頭關合圍”
戴義的消息,讓在場的大臣聽了之后很是心驚。
哪怕是先前韃靼人重新進入河套地區,也沒有今時今日這么來勢洶洶。
工部尚書徐貫問道“如今才是二月中,韃靼莫非是要寇關而入此舉似是不合情理。”
韃靼人一向都是保持攻勢,大明保持守勢。
本身這沒毛病。
但韃靼人傾巢而出,還做出攻打偏頭關的舉動,則在很多大臣看來,就有點不同尋常。
馬文升走出來道“此乃狄夷在正統年間所慣用的伎倆。”
徐貫看過去,他沒聽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馬文升解釋道“狄夷此舉并非為強行攻取城關,而在威懾,若我偏頭關之地守軍兵馬不足,則會借機撤兵于他處,而狄夷則可不費力攻取城關,并將城關毀去,而后再以此為憑靠,襲擾我關內各重鎮。到時將會無險可守”
作為兵部尚書,馬文升是懂行的。
韃靼騎兵要攻打偏頭關,是不需要做死戰的,只要擺出強攻的架勢,大明朝的軍隊十有八九是會撂挑子跑路的,等韃靼人進來搶掠一番,撤走之后,大明的軍隊再把已被毀的城關給占領,重新建造城關。
在場大臣聽了之后,心里都不是個滋味。
朱祐樘面色也有不善,他朗聲道“那是以前,或是西北并無防備,或有此疑慮。但從頭年年關將近時,西北已做防備,怎還會如此呢”
在場大臣一聽,都品出味道來。
很多人也不解,想想還真是,皇帝居然提前洞悉了韃靼人的動向,提前派人去西北布局了
先前傳聞王越去了西北那豈不是老王他有用武之地了
但好像老王去錯地方了吧
禮部左侍郎張升道“陛下,如今應趕緊調撥大同、宣府兩鎮兵馬,馳援偏頭關所,并調兵部左侍郎王越往偏頭關去。”
這提議,簡直太符合在場大臣的預期了。
朱祐樘道“不必麻煩,王越人就在偏頭關內,已備戰月余,而有關韃靼人動向的奏報,便是他親自上奏的”
“啊”
在場大臣多數人都只知道王越人在西北,并不知道王越就在偏頭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