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短。
當然要不是因為張周,朱祐樘再怎么護短,也護不到朱鳳身上。
可現在朱鳳就成了皇帝眼中的“自己人”,朕就是要提拔他,你們能怎么著
在場大臣很頭疼。
劉健走出來說話道“以朱鳳出身,還有其所得之軍功,擬定進爵,也并非不可”
這話說出來,令現場很多人側目。
你劉老頭叛變了嗎居然順著皇帝的意思說話
其實劉健也不過是出來說了一句“公道話”,別人看不出來,難道劉健看不出來,其實很多軍功本來王越能自己領,是主動讓給朱鳳的
從劉健的角度來說,王越是否封侯這件事才更要命,如果把王越的部分軍功分出來,分到別人身上,有什么不可呢
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朱鳳是成國公家的二公子,而朱鳳的大哥又沒兒子,不定以后成國公這爵位就傳給朱鳳了,人家武勛得爵又沒壞了原則,干嘛要強行去反對,還去惹惱皇帝搞那么多君臣不和
朱祐樘聽了劉健的話,登時面露欣然之色,他道“劉閣老,你還有何想法,直說。”
其實朱祐樘也知道,劉健肯順著他的意思說話,必然是有先決條件的。
這么多年君臣相處,套路他也熟悉了。
劉健道“若以朱鳳進為伯,那偏關之功勛,當分而論賞,王越之功勞也當另算。”
“呵呵。”
朱祐樘笑了笑。
果然是藏著后招呢。
另算
一個是主帥,一個是手下的將領,難道是把整個軍功一塊一塊分割開,一個一個算完了,剩下沒人認領的再給王越
你們文官為了限制王威寧,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朱鳳進爵的事,先暫緩議,先說王威寧的吧。”朱祐樘主動將話題岔開。
第一個議題,有關陳銳的,皇帝算是“大獲全勝”。
但隨即在第二個議題,也就是朱鳳得爵的問題上,文臣給皇帝使絆,皇帝聽出來,然后就先轉入第三個話題。
把王越的功勞先給定完了,再說朱鳳的事。
當然還有個隱藏話題涉及到張周的,這個可能就不在朝堂上說,可以拿到內廷會議上再講,畢竟連張周自己都沒苛求一定要以此軍功來獲得什么。
第三個話題隨即開始。
涉及到王越軍功的部分,現場近乎所有文官都想出來插幾句。
朱祐樘也不讓在場的人發表什么意見了,他直接以個人意見為先“朕讓禮部參考過過去近百年,各次涉及到北關、九邊等處的戰事,也涉及到屢次出兵蒙古,所得的結論,王威寧的功勞,非但已達到賜侯爵的地步,甚至可為國公。”
皇帝先把前提條件說清楚了。
不算開國,也不算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