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過了小半個時辰之后,終于把所有人都指認完畢,本來五十多名立在那的考生,只剩下不到十個人,而張周還在那好端端站著。
“陛下,已查問清楚。”蕭敬過來,當著大臣的面通稟,“如今被拿下的,都是去見過程敏政的考生,有四十二人,其中有三十六人曾帶了價值二兩以上的財物先去相見,這是詳細的名單和財物饋贈情況。”
說著,蕭敬將禮物的清單呈送給皇帝。
朱祐樘道“那些士子都認了嗎”
“有幾個不認的。”蕭敬道,“只是少數。”
“嗯。”
朱祐樘臉上多少有惱色。
連大臣都覺得那些打死不認的考生是在找死,程府的人都把他們認出來,而且別的人也都老實認了,結果這幾個還死咬著不肯承認,這是想進詔獄松松骨頭
蕭敬道“不認的人中,多數是在談論涉及鬻題的,其中有幾人還在外大肆張揚,說程敏政跟張周、唐寅、徐經暗中有書信的往來等等”
“混賬”
朱祐樘怒道,“他們自己本身就去做了夤緣求進之事,卻刻意中傷于他人,此等人最是不可饒恕若他們在會試中榜名單之中,一概革除,令其永不得參加會試,也不得為官這種人,朝廷不需要”
蕭敬奏請道“回陛下,已查閱過呈送禮部的貢士名單,此幾人都不在列。”
這一說,在場大臣都明白了。
越是文章寫得狗屁不通,越喜歡搞攀附權貴找后門那一套,而在事不成之后還越無的放矢議論別人試圖攪得朝野不安。
“士子的風氣,就是被這群人搞得不寧,人心渙散,連禮部會試的公義都要攻訐,居心何在”
朱祐樘此時似乎已絲毫不懼怕鬻題案擴大影響。
因為已經有了現成的“背鍋俠”,這幾位俠客,自己跑去給程敏政送禮,沒得到鬻題,回頭卻攻擊別人
但凡把事公之于眾,輿論的發泄點就不再是會試的公正性,而在這幾個小人身上。
他們的舉動,還斷了別人攀附的門路。
以后再想通過會試之前拜訪名儒積累名聲,此路可就不通了。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朕如此處置,你們可有認為不妥之處”
在場沒人愿意出來當這個壞人。
許久沒在朝堂上說話的李東陽走出來道“回陛下,臣也認為應當革除這些人的功名,黜落為民,以正視聽。”
“好。”
皇帝也不著急。
反正現在矛盾已經被轉移,或許這幾人中真的有被冤枉的呢
之前是希望輿論早些平息。
現在卻是希望輿論再多溜溜。
朱祐樘點頭“李閣老一向是為文人之表率,你的建議朕認為非常恰當。先將這幾人收押北鎮撫司內,審問結束之后,再行懲處至于其余曾給程敏政送過禮的人”
本來徐經都以為自己的仕途就此完蛋了,但現在他好像又燃起一些希望。
法不責眾啊。
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