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孃孃手里提著一個沉甸甸的塑料袋,朝他們笑道“佳慧,今兒我娘家兄弟殺了頭牛,給我送了十幾斤牛肉。我想著自家也吃不完,所以趕忙給你們送幾斤來,新鮮牛肉,明兒正好燒給孩子們吃。”
奶奶和外婆也從廚房出來了,忙都推辭“快拿回家去年底孩子們都要從外地回來,多少牛肉吃不完我們家有,你們留著自家吃”
這回變成兩位老人對戰秀孃孃,雙方在曬谷坪上你來我往地撕扯,佳慧抱著胳膊笑吟吟地在旁邊觀戰。最后秀孃孃把裝牛肉的袋子往地上一扔,轉身就跑。姑姑早就從廚房拿了幾封新做好的花生糖和芝麻糖,用袋子裝著,追到院子門外,強行把點心塞到了秀孃孃的電三輪車廂里,這才放她走了。
等她上坡到屋,倆老太太已經把牛肉提進去了,牛肉很新鮮,又緊實又干巴,一滴水都沒注。外婆掐指算起賬來,“一斤牛肉三十六塊錢,這有五六斤肉,六六三十六,三六一十八,這是二百來塊錢的東西呢。”
“可不能白要她的,”奶奶忙說“過兩天我們做肉糕多做些,到時讓佳慧也給秀兒多送些過去。”
外婆又看了看桌上的點心,對佳慧說“你還嫌我們做多了,就這些只怕還不夠”
姑爹笑道“只怕明天還有人來送年菜,我們的年菜也要預備起來了。”
果然,第二天晚上,英子姐風風火火地騎著摩托車跑了來,也不進屋,朝坡上喊了一聲,在院門口扔下個袋子就走了。文琳跑去把東西提進來,原來是英子姐自家做的肉糕。奶奶看著肉糕說“好我們還準備做了送人,結果人家先送來了”
苗苗和七寶都圍過來看,七寶問“大太太,為什么別人都要送我們東西呀”
“因為你爸你媽開了這個廠,人家在廠里做活掙了錢,送點東西是表示親熱的意思。”文琳搶著解釋。
“哦,”七寶半懂不懂,又睜著圓眼睛問“她們怎么不去別的地方掙錢”
姑姑摸了摸她的頭,說“錢可不好掙哪咱是農民,去別的地方掙錢得有門路,還得要技術,沒來咱們廠里這么方便,老板給錢還厚道,人家當然就感激咱們了。”
“我們對別人好了,別人就對我們好,”奶奶從旁補充“別人對我們好了,我們就得加倍對別人好”
七寶又哦了一聲,跟苗苗跑出去玩了,外婆把東西往新買的冰柜里放,發愁道“哎呀,到底給別人回什么年菜呢”
“我們做香菇牛肉醬吧,婆婆再多做些腐豆腐,”佳慧提議,“上次的醬,我看人人愛吃,到年底了,家家都有大魚大肉,反而是這些醬啊腐豆腐啊更受歡迎。我們做好了分裝送人,一樣又實在又好看”
于是第二天,當他們從香菇廠回家吃晚飯時,走到漫水橋邊,就聞到了香香辣辣的牛肉醬味兒。
隨著春節的臨近,鄉村里突然多出很多年輕面孔來。路上也時不時有人提著大編織帶或拉著行李箱經過。每家的主婦都在煎炒烹炸,提前準備年菜。關系親密的家庭,開始互贈自家做的特色年菜。吃飯的時候,他們的話題會經常轉到春運上來,姑姑每天都要跟文佳打電話,問他們火車票買到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