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天,在廠里做活兒的那幾個人,都陸續送了年菜來。有的是自家做的魚丸肉丸,有的是自家打的年糕。奶奶也讓馮小河給各家回了年菜,送的便是自家做的香菇牛肉醬、腐豆腐和芝麻糖。送牛肉的秀孃孃家,又還額外添了一件水果。就這么忙忙碌碌的,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七。
二十八那天,馮小河賣完香菇,下午有場同學聚會,晚上還要去市里的火車站接文佳兩口子。聽說車票是文佳裹著軍大衣帶著小馬扎,去車站排了一夜隊才買到的。本來他們聽說現在網上都能訂票了,還挺高興的,結果那個破網站竟然崩了,根本上不去,文佳每每打電話提起,都要痛罵一場。
這天也是女人們年前最后一次來廠里采香菇,到臘月二十九、三十,主婦們便都要忙著準備團年飯菜,再也抽不開身了。
早上宋三婆進廠里時,悄悄把佳慧喊到一旁,拿出個小小包袱,打開一條舊毛巾,就見里面包著兩雙手工做的棉鞋,看尺碼便知道是做給七寶和苗苗的。
宋三婆臉上有些愧色,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看不上這種老手藝了,嫌不好看。只是這鞋子放家里給孩子們穿穿,到底比皮鞋舒服。老婆子也沒別的本事,就還能做兩雙鞋”
佳慧趕緊把鞋拿過來,說“正想給七寶買雙這樣的棉鞋呢,只是不曉得哪里有。這鞋多好看呀,孩子們不知道多高興呢”
宋三婆便現出欣慰神情來,“你要是不嫌棄,以后我每年給七寶做鞋”
佳慧忙道“唉呀不用不用做這個最費眼睛了,您這么大年紀了,眼又不好,難為您費心”
說著把舊毛巾還給宋三婆,又珍珍重重地把兩雙鞋放到了值夜的臥室里。這天他們緊趕慢趕,把大棚里出的香菇都摘得差不多了才收工,佳慧是最后走的,鎖好門回家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
七寶已經睡了,奶奶和外婆還坐在爐子旁邊等她。佳慧把宋三婆送的鞋子拿給老人們看,就見千層布底上針腳細密工整,黑燈芯絨的鞋面,鞋口和鞋邊都細致地包著白邊。這絕不是一兩天能趕出來的手工活兒,也不知道老人家做了多久。
奶奶把鞋托在手上,心疼地說“誰要這老婆子做鞋那把年紀了,還白天上班,晚上做鞋我孩子又不是差她這雙鞋穿老眼不要了”
外婆嘆氣道“算了,也是她的一片心明天叫小河送兩條肉糕去,她愛吃那個,這鞋做得真好看”
“可不是”奶奶也細細地看針腳“她年輕時最會做鞋了,剪的鞋樣子我們村都有人借。還會繡枕頭套”
倆老太太感嘆了一會兒,各自睡覺去了。佳慧吃完晚飯便回廠里值夜。臨走前她想了想,把兩雙棉鞋放在了樟木茶幾上。
深夜,馮小河回到家,經過茶幾時,一眼就看到了兩雙棉鞋。他頓了頓,走到沙發上坐下,對著那兩雙鞋看了很久。
他今天的心情絕對談不上愉快。昔日年薪幾十萬的工程師,現在回鄉下開了家小破廠。在同學聚會那種飯局上,這種一落千丈的際遇最能感受到世態炎涼。開車回來的路上,文佳和林芬睡著了,馮小河在心里把香菇廠賺的錢盤了盤,甚至對前途有些迷茫了。一家人辛苦了一年,掙的錢還沒有他以前一個人掙得多。辭職回鄉,真的是一個英明的抉擇嗎
然而,在萬籟俱寂的深夜里,在這間鄉村房屋的燈下,當他細細打量那兩雙棉鞋時,竟有些心潮起伏,那些隱藏心底的失落和迷茫,也奇跡般地消失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