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說道“朝廷榷賣弊端頗多,各茶、鹽、米、油、鐵等賣場官吏要么人浮于事、尸位素餐,要么上下其手,貪腐成性。以至于出來的商品品質低劣,百姓根本不愿意購買,因而朝廷榷賣改革,勢在必行。”
這樣做不僅大部分利潤歸于官府,同時也很難保證質量,必須后期加工才行。
私鹽質量能保證,但官府會抓。
這些生活必需品銷售畢竟是有門檻,茶有茶引、鹽有鹽鈔,雖然開中法目前尚未把鹽納入其中,需要到慶歷八年,兵部員外郎范祥變通鹽法,把鹽也納入入中,才開始鹽鈔政策。
但當時食鹽屬于絕對的官家榷賣,私人不允許有鹽,只能做官府的下級經銷商,官府給什么鹽,他們就只能賣什么鹽。
因而聽到朝廷放開榷賣,大家自然很高興。
見眾人反應,李諮心里就有了底氣,看了眼趙駿,見對方點點頭,便說道“諸位都是汴梁有名的大商人,今日想來聽聽諸位的想法,以為如何”
所以只要涉及到榷賣,他們這些沒有大官員做后臺的普通大商人,面對那些本來就在其中上下其手的高官,根本不是對手。
如果朝廷能夠開放榷賣,讓他們可以沒門檻拿到茶和鹽,那么經商情況一定會好許多。
“在官家以及知院帶領下,改制之后,市面上的商品肯定也能變得更好,價格也更低廉,這對于國家和百姓來說,確實是妙事呀。”
眾人張口官家知院,閉嘴百姓國家,紛紛奉獻上了馬屁。在榷賣制度下,他們雖然能喝口湯,但也就只能喝口湯而已。
田昌連忙說道“這自然是件好事,官家和朝廷諸位相公英明,又有知院與李相變法改制,自是能惠及天下商人與百姓。”
“不錯,若是取消了榷賣,大家便都能用心制出好茶、好鹽,不像從前那般,市面上質量良莠不齊,反而傷損了百姓,李相此舉,實在是利國利民。”
所以就導致這些掌管榷賣的官吏人浮于事,甚至還私底下把官營的產品賣給商人,又或者自己偷出來販賣。
另外就是很多官員背后都有家族商業勢力,比如那位龍圖閣待制馬季良,還有給事中胡則,殿中侍御史王沿候等等
大頭其實不是國家賺了,而是掌管榷賣的那些官吏賺了。
本身國營專賣的情況下,他們就沒有改進技術,增加商品品質的動力,因為百姓不管怎么樣,都必須要從他們手里買,何必浪費那么多精力
甚至宰相呂夷簡、王曾、王隨、蔡齊、宋綬、盛度,乃至于晏殊都廣蓋私宅,出租謀取暴利,被蔡襄彈劾。
也難怪蘇洵在嘉佑集中對此感慨頗深,“吏之商,既幸而不罰,又從而不征,資之以縣官公糴之法,負之以縣官之徒,載之以縣官之舟,關防不譏,津梁不呵,然則為吏而商,誠可樂也。”
如果說官員經商的名單的話,估摸著說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因為不止是中央官員,還有地方官員也經商。
這就造成宋朝商業確實繁榮,可像明朝鹽商那種身家幾千萬甚至上億兩白銀的頂尖商賈卻完全沒有。私人商賈完全被這些官方商賈給壓制,就不可能有資本主義出現,連萌芽都算不上。
“好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宋朝貪污確實比較少,因為人家不僅工資高,而且完全不需要靠貪污發家致富,自己利用手中的權力,自己賺錢。
相當于后世西方某政客掌管著批項目的權力,然后項目都給自己家人做了一個樣。
這些身家百萬貫的大商人在普通百姓面前人五人六,可在真正的掌權者面前,其實啥也不是。
隨便一位大官就可以讓他們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都輕而易舉。
聽到眾人的吹捧,趙駿終于緩慢地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