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房間里包括趙駿在內,都希望和平。
可偉人說過,“我們愛好和平,但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這是至理名言,趙駿銘記于心,不敢忘卻啊
“咚咚咚”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響起了三聲清響。
這是王守忠的敲門聲。
趙禎連忙說道“進來”
他知道王守忠素來守規矩,能讓他在自己與政制院眾人交談的時候敲門,就必然是有重要大事了。
王守忠進來,先向眾人躬身行禮,隨后說道“官家,希文公六百里加急上書。”
“哦”
趙禎忙道“呈上來。”
王守忠就把劄子遞了過去,趙禎接過后掃了一眼,臉上露出大喜之色“遼人答應了。”
“什么他們答應了”
“這這這”
“太好了,他們竟然真的會答應。”
呂夷簡、王曾、宋綬、蔡齊、盛度、晏殊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雖然他們都是大宋的聰明智者,但能取得這樣的勝利,簡直是他們連做夢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畢竟長久以來,遼國一直都是壓在他們頭頂上的大山。
有一天他們發現這座大山居然已經矮到與自己平視的時候,這自然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唯有趙駿一副智珠在握,一臉微笑的表情。
其實他表面上鎮定,心里也是慌得一批。
雖然篤定遼國大概率會同意,但萬一遼國沒什么聰明人,全都是滿腦子肌肉的武夫,寧愿國內崩潰也要兩敗俱傷呢
所以現在看到遼國最終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趙駿還是暗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里感嘆遼國還是有智者。
“只是”
趙禎看完劄子之后,沉吟一會兒,猶豫說道“他們還是有幾個條件。”
“什么條件”
趙駿問。
趙禎就把遼國提的幾個要求說了一下,末了又問道“大孫,能答應嗎”
所有人都看向趙駿,畢竟誰都知道,趙駿才是拿主意的人。
“能”
趙駿認真地點點頭。
“太好了,簡直是大勝利”
“此次和談,怕是要載入史冊了。”
“在老夫有生之年,能見到遼國有吃癟的一天,真是讓人感慨啊。”
幾個年逾六七十歲的老頭都是老淚縱橫。
他們年輕時候其實經歷過澶淵之盟的屈辱,也知道遼國人到底有多頤指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