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不講武德,一團亂麻
對于遼軍來說,城不重要,殺傷敵軍有生力量才重要。
敵人死光了,這個城即便成了廢墟,最后也可以由他們重新搭建。
但要是軍隊被擊敗被殺光了,要再多地也沒有用,守不住。
所以他們選擇焚燒析津,逼迫宋軍與他們決一死戰。
而對于宋軍來說,城其實也不重要。
他們的戰略是消滅遼人,把遼人從燕云驅趕出去,將燕云十六州收復回來。
城池即便被燒毀了,那也是可以被允許的損失范圍之內。
然而如果能夠一箭雙雕,既保住了城池,又把遼人打敗,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范仲淹就決定實施這個計策。
耶律宗真搖搖頭“我們的大炮射一發,他們就能射三到四發,一旦讓他們把壕溝挖到城下,我們的火炮不能壓制他們的炮兵,則危在旦夕矣。”
一列列遼人士兵騎著戰馬,緩緩從析津北城門而出,一眼看過去,烏壓壓的小黑點無邊無沿,密密麻麻,像是無數只在搬家的螞蟻,順著北城門外的數條官道向北延伸。
“剛才探馬來報,未見動靜。”
旁邊張儉安慰道“陛下何須憂愁擊敗宋人方是重中之重,此戰若是能大敗宋軍,也許我們也能夠大量獲取他們的軍械,只要能夠得到他們的槍炮,即便析津焚毀亦是值得的事情。”
遼人還是被限制在了傳統的戰術打法里,以為打仗就該是軍團作戰,大家排列出陣勢互相進攻。
普法戰爭當中,普魯士的火炮為克虜伯火炮,采用鋼制線膛炮管,標準射速是六發每分鐘,有效射程能達到四公里以上。
“嗯。”
因此范仲淹認為,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慢慢改變戰爭打法,亦是不失為一種順應時代的變革。
如果不是打又打不過,守又守不住,誰會愿意兵行險招,拋棄城池而不顧呢
巍峨析津城聳立在遼闊的平原之上,猶如地平線凸起的一座小山丘,東西連綿十余里。
以現有的前裝槍技術和射速,基本上已經達到了鴉片戰爭與普法戰爭之間的水平,而當時就已經漸漸淘汰掉了排隊槍斃的戰術打法。
耶律宗真感慨過后,又問身邊親信道“宋軍如何了”
親信答道。
就見到立于高坡之上,遠處江山一覽無余。
但為什么后來排隊槍斃的戰術被擯棄了呢
不就是因為火器技術日益成熟,射速大大提升,無需要再排列陣勢進行火力覆蓋了嗎
“轟隆隆”
但宋軍圍城他們就抓瞎,被迫棄城試圖誘敵深入。
耶律宗真冷笑道“范仲淹反應竟如此遲鈍”
當時的火槍無論威力還是射速,都遠遠達不到要求,便只能排隊,通過密集的方陣進行火力覆蓋,從而實現遠程打擊。
他話音剛落,城上響起大量炮火聲音。
在它的周圍遍布了村莊、農田、森林、小河,此時村莊已經破敗,農田已經荒蕪,森林遭到砍伐,唯有小河還在靜靜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