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會順桿往上爬。”
趙駿笑道。
佾修雙手合十,又行佛禮道:“阿彌陀佛,貧僧只是肺腑之言。”
“朝廷無需僧侶納稅,是因為朝廷尊重每一位百姓的自由信仰和對佛家與道家的敬重,所以允許百姓供養佛道,也無需納稅。”
趙駿說道:“但大師傅也應該明白,若是做和尚與道士的人多了,無人耕作田地,無人繳納稅賦,則國家必定衰敗,所以朝廷也對出家人的資格審查嚴厲,確認無誤之后,才會發放度牒。”
佾修說道:“朝廷良苦用心,貧僧自是知曉,因而每次有人來寺里出家,亦都是斟酌再三,不敢有所妄動。”
“那大師傅又知道,為何武宗滅佛之后,其余宗派式微,唯獨禪宗能夠延續到大宋,并且聲勢日大,在當今天下,十座佛寺,至少有八九座屬于禪宗?”
趙駿又問。
佾修略微沉思片刻,回答道:“因我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你們親民!”
“親民?”
“不錯。”
趙駿笑道:“其它宗門往往走的上層路線,依附權貴,自己不事生產,只為權貴提供服務。而禪宗向來都是不畏生產,不依靠豪華奢侈的殿堂、經像、法物,甚至許多開山祖師都親自下地干活,故禪門中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佳言流傳。”
“且自蕭衍及武則天后,禪宗陸續增加了慈幼、養老、治病、歇腳等親民義務,與民眾友善,這是朝廷贊揚的舉動。因而禪宗能夠在唐武宗滅佛之后,能夠得到迅速發展。”
他說道:“簡單來說,就是禪宗的教義和走的路線是民眾路線,讓天下百姓接受你們的教義和思想,從而讓你們脫穎而出。”
佾修有些話和詞義沒聽懂,但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細細琢磨趙駿的話,一時竟有些驚為天人,看向趙駿上下打量片刻,最后感慨地說道:“知院已明心見性矣。”
“只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罷了。”
趙駿笑了笑。
佾修的態度愈發恭敬起來,說道:“知院佛緣深厚,令老衲慚愧,與知院相比,老衲這佛法修得遠遠不如。”
“大師傅過謙了,你的佛法很是高深。”
趙駿又問:“不過大師傅知道為何我今天會站在這里與伱論說這些嗎?”
佾修沉默片刻,低聲說道:“還請知院相告。”
“因為我見不得你們擁有這么多田土,卻不納貢賦。見不得你們有這么多青壯,卻不為勞役。見不得你們享受世人的香火供奉,卻只是在寺中參禪念經。”
趙駿淡淡地說道。
可這每一句話,都讓佾修渾身一戰,最后竟有些顫抖起來。
老者再也不是原先那種古井無波的表情,唐武宗滅佛歷歷在目,縱使是出家人,面對世俗朝廷的力量,亦是難以抗衡。
“好了,你也別太擔心。”
趙駿抬起頭說道:“自古以來,有朝廷崇佛抑道,又有朝廷毀佛揚道,我大宋是公平的,一碗水端平,不會限制宗教的發展,自然也不會行滅佛滅道之事。”
佾修總算是長舒了一口氣,輕聲說道:“知院慈悲!”
“但若想要朝廷真正支持佛教、道家的發展,我覺得佛道的做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改變。”
“請知院解惑。”
“很簡單。”
趙駿雙手背負在身后,長袍在風中飄蕩,嚴肅說道:“不管是佛道,都必須弘揚正義和善良,不可從事任何違背道德、法律的事情,也不能夠過于宣揚鬼神之說,以此恫嚇百姓。”
“真正的佛道應該修心,修的是明心見性,修的是智慧,是對天地萬物道理的總結,而不是用鬼神之說迷信百姓,甚至為達自己的目的而欺騙百姓。”
他說道:“當年張角之舉雖是義舉,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借用鬼神符箓之道,騙取百姓信任,讓無數人跟著他造反,亦是害死了不知道多少百姓,這同樣是違背了道義。”
張角的行為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因為東漢末年,朝廷苛捐盤剝,豪強聚斂無度,百姓民不聊生。
不管他的動機是什么,是為了天下黎庶,還是為了造反自己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