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韓公彥這位韓琦的侄子,同時也是賈昌朝的堂侄女婿去了哪里,趙駿倒是未關注。
不過他記得這二人能力很不錯,因此到了武安肯定要問一問。
“回知院,韓公彥四年前因政績調為深州通判,去年又升為冀州知州,但還未赴任,他父親就病逝了,現在掛冠回家服喪守孝。”
韋煥之說道:“至于蔡質,他說現在正在搞什么研發,沒時間過來迎接知院,若是知院想看的話可以去找他。”
“哈哈哈哈哈。”
趙駿大笑道:“蔡質是個技術型官員,祖上三代冶鐵,是很有能力的,他說在搞什么研發,真是讓我好奇,我倒要看看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說著雙手背在身后,邁步向前方走去。
“是是是,這家伙雖然有傲氣,但干起活來確實是厲害,常常親自下去與工人們一起做事,很有沖勁,沒有辜負朝廷的栽培。”
韋煥之也笑著跟在趙駿身后應和著。
趙駿抬起頭,前方已經是武安城池,如今的武安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破舊小縣城的模樣,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原本狹小的老城區已經看不見,外面全是像汴梁那種五六七層的筒子樓,人來人往,繁茂興盛。
雖然跟后世很多比較落后的貧困縣城差不多,可要知道現在是宋朝時期。
能有這樣的發展已經非常不錯。
可以預見在唐山鋼鐵產量第一的遷安市還沒有開發起來之前,武安作為后世河北鋼鐵產量第二大縣,估計要領跑河北路很久很久。
“不錯,武安發展得很好啊。”
趙駿見到這一幕,滿意地點點頭道:“我過黃河之后,一路走來,其余縣的發展不盡如人意,唯有武安讓我很高興。”
說著他又看向韋煥之道:“韋司帥任職河北路轉運使已經第三年了吧。”
“是啊。”
韋煥之點點頭道:“自從下官接替呂侍郎開始,又有幸跟著范相公打過燕云,如今確實已經是第三年,現在卻很快就要卸任了。”
“呂侍郎?呂公弼?”
趙駿調笑道:“人家命好,有宰相父親,37歲就能當轉運使,40歲就能做一部侍郎。”
“我在報紙上看過知院的文章,里面說打鐵還是要自身硬,呂侍郎除了家世優渥以外,才學皆為上品,能力也確實當得起。”
韋煥之可不敢像趙駿這么開玩笑,稍微打了個圓場:“若非如此,只是庸才的話,又如何能步步高升呢?”
他心道。
早聽說知院心眼小,看來是真的。
當年呂相得罪過知院。
據聞二人在政制院當中經常意見不一,互相爭吵。
現在呂相走了。
知院還偶爾拿呂相開涮。
心眼確實小啊。
只是韋煥之不知道的是,趙駿也不過隨口吐槽了一句。
呂老頭這廝人是走了,但呂家卻屹立不倒,早就給除了大兒子以外的子孫鋪好了路。
后世三代煙草人,如今呂家三代宰相。
妥妥的政治家族。
這么搞下去朝廷不還是一群世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