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腦筋靈活,立即說道:“現在我們收復燕云,遼人與我們貿易大幅下降,東北女直、渤海等部落雖與我們貿易,卻主要是在遼陽,商隊也只是把北平當成一個過路休息的城池,而不是以前貿易集散地。”
“不錯。”
趙駿贊許道:“這就是現在北平府的變化,戰爭確實是現在北平府蕭條的主要因素,打仗導致城里的商業停滯,發展不進反退,市場低迷蕭條。但如今三年過去,正常發展的話,即便不能恢復以前的興盛,也該有所回暖才對,可還是眼下這般,就得找找其中原因。”
“那該如何是好呢?”
楊畋作為北平知府,自然關心這個問題。
趙駿一錘定音道:“大興土木!趁著北平百廢待興,官府出資,在城里重新規劃街市、道路,只要招募大量工人進城修建,城市自然能迅速繁華起來。”
工人來建造房屋,大量人口流入,那么勢必會帶動小攤販、手工業從事者以及其它行業入駐。
基礎設施有了,手工從事者有了,那么商隊自然也會過來。
畢竟現在北方的商隊之所以不入駐北平,是因為北平越來越蕭條,商業繁榮程度大幅度降低,沒有他們需要的商品,自然只能當商隊路過的休息地。
但只要有商品,那么就一定會有商隊選擇在北平購買商品,運到遼陽或者張家口等宋遼邊境去販賣。
畢竟目前遼宋以及宋國與女真之間的貿易路線,即從運到張家口或者遼陽去,路途非常遙遠,成本也非常高。
如果從汴梁運到北平,賣給北平的商人,再由北平的商人賣到邊境去,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所以只要把北平重新建設一下,吸引進城務工人員以及手工業從事者,恢復往日的繁華,甚至更上一層樓也并非難事。
“知院英明!”
“原來大興土木是為了恢復北平興盛,是下官淺薄了。”
“還是知院目光遠見,我等自愧弗如。”
楊畋、周沆等人得知原因,一個個頓時為趙駿的遠見佩服不已。
但趙駿卻搖搖頭道:“沒那么容易的。”
“是朝廷沒錢嗎?”
楊畋有些遲疑,大興土木要花很多錢,這就要朝廷撥款了,如果朝廷沒錢那就難辦。
趙駿又搖搖頭道:“不是,現在朝廷很有錢。”
年初已經制定了新的收稅政策,朝廷明年的稅收估計又要大幅度提升,一個年收入達兩億貫的朝廷,又怎么可能缺錢呢?
“那是?”
眾人不解。
趙駿一針見血道:“這就回歸到了最開始的問題,幽燕漢人并不相信朝廷,且還有世家大族從中作梗,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招募到那么多人,所以要想建設發展,得先解決本地世家大族!”
“原來如此!”
一瞬間,眾人恍然大悟。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